集星科技陈胜军:推进国产超级电容全球化战略布局
发布时间: 2016-08-16 16:45:31 | 来源: 新华网 | | 责任编辑: 苏娜
新华网北京8月16日电(孙广见)2016年上半年,工信部发布了四批符合 《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例》企业目录(以下称“目录”),加大了企业进入速度。其中,集盛星泰(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集星科技”)为代表的超级电容企业也被纳入目录之中,这对于超级电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对此,集星科技董事长陈胜军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入选目录,为超级电容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市场基础,集星科技也会以此为契机,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
数十亿行业“蛋糕“待分
据了解,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介于电容器和电池之间的新型储能元件,其显著特点是安全可靠、放电比功率高、快速充放电能力强、循环寿命长,其能量远高于普通静电电容器,与二次电池相比具有更优异的大电流放电特性。
作为最早进入超级电容行业的企业之一,耕耘十余年之久的集星科技在研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星科技董事长陈胜军表示,超级电容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交通运输、电力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领域,市场空间不容小觑,并且超级电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应用。
目前,国内最大的客车生产商宇通客车已采用集星科技的超级电容作为储能装置,应用于其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客车中。陈胜军指出,超级电容器和电池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电池的功率特性、低温特性和寿命,优化新能源汽车储能装置性能,未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
随着有轨电车、轻轨类公共交通的建设大规模提速。国家已将有轨电车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这对超级电容产业的促进作用非常大。在轨道交通领域,集星科技和中车合资成立的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相应超电产品已在广州的海珠线、淮安线投入运营。
据陈胜军透露,今年相应超级电容产品还将在武汉某储能轻轨线投入运营。
与此同时,集星科技加快全球化战略布局。由于自身资源和能源结构的限制,欧美在储能技术和大规模储能元器件产品领域发力甚多,对超级电容产品存在硬性需求,集星科技在海外拓展的市场战略规划中,将欧美作为重点挖掘的市场。
“集星科技与国际品牌相比,技术水平与产能规模完全可以‘同台竞技’,但在品牌识别度和客户认可度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陈胜军强调,“集星科技已经在德国慕尼黑、美国旧金山设立了办事处,做好长久攻坚战的准备。”
产业的升温也将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超级电容领域,陈胜军认为,超级电容在某个行业得到大规模推广与应用,将衍生出一个全新的市场,“十三五”期间,我国超级电容行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50亿元人民币。
聚光灯下 困局犹存
虽然在政策的暖风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超级电容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但目前摆在行业面前的困局却依然存在。
超级电容在研发、应用、推广的过程中都需要投入巨额的资金,并且为了超级电容的大规模推广,要在提升产品的能量密度的同时,还要不断降低成本,这就需要在实验室反复进行试验。陈胜军表示,储能行业是技术和资金双密集型行业,前期研发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实验室从研发到小试再到中试,几个批次下来,每次试验都需要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的研发经费。
但目前,国家仅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应用超级电容进行了补贴。在能源互联网、风电、光伏等领域补贴介入较少。陈胜军坦言,公司成立十多年来,集星科技所拿到的国家补贴总共不过三千万,不足企业研发投入资金的1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集星科技遭遇到来自国际竞争对手的不小阻力。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利用本国政府给予的高额补贴超低报价,破坏良性的市场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过半数的超级电容市场份额被国际企业所占据。这就需要国家对国内超级电容企业在前期研发上加大补贴力度,来扶持行业的发展。
除此之外,在工信部公布的目录中,明确提出了对超电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强制性要求。但产品生产的自动化一直以来是国内储能企业的一大弱项。陈胜军指出,未来储能的产品一定是往无人化、自动化方面发展的。
集星科技从一开始就着手国产自动化设备的研发,陈胜军说,在生产装备方面,集星科技的立足点一开始就是自主研发或合作建线。如果只是单一直接引进国外的整套设备,引进之后无论从成本和效率等方面都会过度依赖国外技术,这样国内企业就会不断被套上枷锁。
集星科技将“中国制造”的超级电容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提升中国自主创新的国际影响力,打破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垄断,为中国超级电容产业赢得了国际话语权。
责任编辑: 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