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视点》高校“挖人才”之争变了味

 
 
高校“挖人才”之争变了味
 

继“211工程”和“985工程”之后,近年来,国内高校掀起了争创“双一流”的热潮,争抢人才也进入了白热化。而这其中,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成为人才被挖的“重灾区”。

东部许多高校对“挖人”不惜血本。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给引进的首席科学家提供300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给院士500万元年薪,天津工业大学给院士500万元住房补贴……

对此,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教授阎凤桥表示,一流师资、一流人才的数目是“双一流”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因此地方政府和高校都会想办法去通过拉拢人才来参与竞争。由于不同地方之间生活、工作和经济等因素之间的差异,各个地方都会产生其自身的区位优势,高级人才的流动是各地区位优势起作用的结果。积极方面,这种流动会有效配置已有的教学科研资源;消极方面,这会拉大各地教学资源的差异,使得中西部高校在这场竞争中更处于劣势。

高校相互“挖人才”还为“职业跳槽教授”提供了机遇。有人拿到了安家费,弄到了房子,有的还弄了个一官半职,三五年的聘期一到,又跑到另一所学校,再复制一次。此前“跳槽”的高校为这挖来的人才所列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团队随着“跳槽教授”的“跳槽”而闲置、解散。得到好处的当然是这些“职业跳槽教授”,他们频频“跳槽”的目的是谋钱、谋房、谋官,而不是去为高校服务。而这样的人才高校挖来多少,对提高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都无济于事。

针对高校“挖人”的情况,今年1月底,教育部发布关于坚持正确导向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通知指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之间不得片面依赖高薪酬高待遇竞价抢挖人才,不得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头衔’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提倡高校间约定同一地区人才薪酬最高限额,合理引导高层次人才薪酬待遇。”近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工作推进会上也疾呼,“东部各高校,请对中西部高校的人才手下留情。”“挖走这些人才,就是在掘人家的命根。”

人才流动有其合理性,但人才无序甚至恶性竞争的现象也值得深思。高校热衷抢人,无非因为人才影响学校“门面”。高薪挖人简单粗暴,但对于正常学术秩序、地域间教育发展平衡等影响重大。对于高校自身来说,招聘人才是一个方面,而自己培养人才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期待各高校要自己下力气练好“内功”,不要“重金揽才”使学术变了味。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7-04-01  内容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