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绘制老龄事业蓝图 北京打造特色养老模式
发布时间: 2017-10-31 09:08:07 | 来源: 中国网 | | 责任编辑: 苏娜
中国网10月31日讯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以及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状况,2017年10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北京市老龄办在北京市民政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16年—2017年)》。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孙立国就报告内容进行了发布,并就北京市近五年老龄事业的工作成果与具体举措进行了阐述。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李红兵详细介绍了北京市老龄化变化趋势与特点、老龄工作体制机制变化以及老年人的各类福利保障政策。
据《报告》称,截至2016年底,全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29.2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1%,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从2012到2016年间,平均每年净增16.6万老年人,每天净增450人。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的比例由16.2%增长到18%。面对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北京市适时调整老龄事业战略重点,加强老龄事业和养老体系建设顶层制度设计,初步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总体来看,北京市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发展取得五大进展。
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市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五年来,北京市城镇职工月人均养老金水平从2012年的2510元增长至2017年的3770元,城乡居民月人均基础养老金由357.5元增长至610元,福利养老金标准从月人均277.5元增长到525元。征地超转人员人均月领生活补助费由2015年的1750元增长到2016年的1950元。
二、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发展老年医疗与康复护理服务
北京市把保障老年人基本健康养老需求放在首位,重点做好高龄、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康复护理服务。2016年,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为老年人提供诊疗服务2407.80万人次,对符合老年人优待政策的老年人免收挂号费1607.38万人次、免费查床1568次,为老年人出诊15.82万人次,新建家庭病床258张,全市共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309.23万份,相比上一年增加17万份。
三、统筹布局养老服务体系,推动提质增效
全市养老机构床位从2012年的8.01万张增长到2016年的12.6万张。截至2017年9月,全市共有278家养老机构并评为星级机构,占已运营养老机构的58.8%。全市215家公办养老机构,已有52.2%实现了公办民营,全市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由过去的49.6%,提升到54.7%,接收入住人数较改革前提高了14.2%。
四、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支撑体系建设
五年来,据不完全统计,仅在市级层面通过市民政局投入的养老服务专项资金,由2012年的5.1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12.81亿元。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大幅增加,各区政府、街乡拿出了部分场地和设施,无偿或者低价提供给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开展专业运营,支持养老服务驿站建设。
五、积极开展敬老优待,丰富老年人文体生活
截至2017年9月30日,全市老年人享受刷卡免费乘坐地面公交人次约2.34亿人次,65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免费入园人次数1474.09万人次。全市各区建有老年大学30余所,2016年全市老年人参加社区教育培训总计276万人次,占全市参加社区教育培训总人次的22%。全市各类全民健身团队7000多个,涉及30余个健身项目,固定参与活动人员约35余万人,其中老年人占85%。
为了让全社会更加了解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形势以及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发展状况,增强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北京市老龄办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将继续加强《北京市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的发展》白皮书的研究工作。
责任编辑: 苏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