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 往期回顾 视频中国

抖空竹:双手舞动的文化传承

空竹,属于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玩具。空竹游戏一般称为抖空竹,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空竹早为宫廷玩物,在古时候年轻女子玩空竹被视为高雅之举。后来,抖空竹从宫廷流传至民间,成为民间老少皆宜的游戏。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抖空竹原是庭院游戏,后经加工提高,有了竞技性质,并成为传统的杂技项目。它更是中国独有的民族体育运动之一,作为一种中国古老的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在中国北方,每月逢庙会开市,特别是春节和二月二龙抬头时,表演抖空竹和出售空竹是庙会特色和重要内容。



抖空竹集娱乐性、游戏性、健身性、竞技性和表演性于一身,花样技法超过100多种,还有双人、多人等众多集体花样。玩的人双手各拿两根两尺长的小竹棍,顶端都系一根长约五尺的棉线绳,绕线轴一圈或两圈,一手提一手送,不断抖动,加速旋转时,铃便发出鸣声。抖动时姿势多变,绳索翻花,表演出串绕、抡高、对扔、过桥等动作。



由于抖空竹的健身性和表演性,同时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能充分弘扬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随着人们文化品位的提升和强身健体的需求,抖空竹爱好者也日益增多,很多学校、社区定期举办抖空竹比赛。抖空竹作为一项古老而又“年轻”的体育活动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同时这一“抖起来”的文化得以不断传承下去。


 

策划:吴婧 翻译:闫健       后期:白玥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财经访谈体育娱乐旅游文化专题原创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liuy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