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研讨会”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18-08-0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7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主办、萃华珠宝承办的“故宫里的中国故事——中国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研讨会”于故宫博物院宝蕴楼召开。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出席,对如何讲好故宫里的中国故事,如何在新时代下创新发展传统技艺作深入探讨,以助力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传播、传统文化产品进入全球百姓人家。

 

▲故宫博物院文化事业部冯辉主任致辞

 

  研讨会上,故宫博物院文创事业部冯辉主任发表致辞,在新时代,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繁荣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让传统文化和技艺深入我们的生活,内化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这才是文化最好的传承之道。故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是属于全世界人民的珍贵文化资产。响应国家号召,践行文化自信,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故宫博物院的重要使命。

 

▲吕成龙先生发言

 

  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器物部主任、故宫研究院陶瓷研究所所长吕成龙先生发表了关于《文化创意如何从中国古陶瓷获得灵感》的演讲,他认为:故宫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故宫博物院结合自己的藏品,开发了具有鲜明故宫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并深入分析了由故宫珍藏的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古陶瓷的造型和创意灵感,正是源于对生活和自然的观察和思考。



▲张颐武先生发言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颐武先生的演讲主题是《中国文化精神与当下》,为我们精彩剖析了中华文化精神对民族自信和文化觉醒的深刻影响,以及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层层渗透,提出“传”、“变”、“通”、“融”观点,他认为当下想要实现中国文化的“传承”,便要“新变”、“通古今中外”和“交汇融合”,促进中国人对本土文化和对自我身份的认同,并强调传统技艺是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交汇点,活在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和日常生活中间。

 

 ▲沈阳先生发言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沈阳先生发表了《中国文化的互联网化》,他提出互联网传播的五大要点“ABCDV”,A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使文物得以更好地传承;B是Blockchain区块链,设想了故宫文物的虚拟币价值;C是Cloud computing platform云计算平台,能更加立体呈现文物;D是Data大数据,为每一件文物添加标签进行跟踪管理;V是Value价值观,认识互联网对文化传承的独特价值。

 

▲张灵杰先生发言

 

  故宫器物部金银器专家张灵杰先生发表了关于《清代宫廷御用金器及其工艺》的演讲,介绍了金器文物主要包括宫廷礼制、宗教生活、陈设日用、佩饰这四大类别,并向我们呈现了宫廷金镶玉、累丝、珐琅、点翠等传统工艺,让普通民众透过珍藏在故宫博物馆的文物认识中国金器历史文化,看到中国传统技艺的精雕细琢和巧夺天工。

 

▲刘朝晨先生发言

 

  著名投资专家、信中利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与高级合伙人刘朝晨先生发表了关于《传承、创新与发展》的演讲,通过聚焦法国、美国、台湾等世界各地博物馆,介绍了以古代艺术品作为原型的衍生品商业模式特点,并给予了我们新的思考:传统技艺+科技创新,可结合多类型授权和跨界合作,借一带一路传播衍生品营销,助力传统文化产业化发展。

 

▲陈欢婷女士发言

 

  90后新文化创新者、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之一的陈欢婷女士发表了关于《从数字人文视角看文化传承创新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的演讲,她提出数字技术让人文研究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人工智能时代,艺术是人类的唯一出路,利用先进的数字化人文平台和算法软件,引领全球数字人文产业,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萃华珠宝董事长郭英杰先生发言

 

  研讨会上,作为中华老字号代表、大国非遗工匠宣传大使、萃华珠宝董事长郭英杰先生谈到:要让传统技艺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既要保持深层信仰和民族精神的不变,又要积极寻求表层部分的创新设计和多变表现形式,使其在符合现代审美的情况下,不忘传统。基于这种“不变”中求“变”的创新意识,起源于1895年的萃华珠宝始终以保护民族品牌、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通过挖掘和传承中国民族厚重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汇聚花丝镶嵌、錾刻、古法金等中华民族传统珠宝手工技艺,献上一件又一件巧夺天工的珠宝臻品。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