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 往期回顾 视频中国

国子监:古代中国的中央“大学”

金秋九月,大批学子步入大学的门槛,而在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是国子监。它在培养人才、发展教育和传承文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通俗地讲,国子监相当于今天的清华,北大和教育部。



中国有着悠久的教育历史,隋大业三年(607年)国子监成为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元世祖忽必烈建都北京,修建国子监,从此这里成为是中国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由于朝代更迭和战乱所致,现在国子监遗存的建筑大部分是明清时期所建。



国子监坐落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上,古代学校建制为“庙学一体”、“左庙右学”,受“儒家思想”影响左边是孔庙,右边是国子监。北京的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



国子监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国子监的大门名曰集贤门、进入后依次是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清乾隆四十八年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辟雍”也是皇帝给天下学子讲课的地方,每逢新帝即位,都要来此做一次讲学,以示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这琉璃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专为教育设立的牌坊,三门四柱七楼式,而中间的门叫“龙门”。古话说:十年寒窗读,只为跃龙门,说的就是它了。



国子监不仅是俊才汇集之地,更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专门研习孔子儒家经典的学校。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除了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还有来自琉球、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朝鲜、俄罗斯等地的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直到清末,国子监撤销。但是孔子的教育思想却一直流传下来,如今“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为各国汉语学习者提供方便、为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创造了优良的学习条件。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将中国传统文化传至世界各地。

策划:吴婧 翻译:闫健       后期:白玥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财经访谈体育娱乐旅游文化专题原创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liuy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