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 往期回顾 视频中国

秋分:秋高气爽丰收时

 


  太阳,大概是最能影响人类文明形态的天体之一了,随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阳光照射地球的角度在一年内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这让四时气候变化分明。每年的公历九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时,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

 

 

  秋分,意为“秋之分野”。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中,从“立秋”到“霜降”九十天是传统意义上的秋天,而秋分正处在这九十天的中间,是一年中“秋意”最浓的时节。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雨季结束,凉风习习天空常是万里无云,白天是日丽风清,夜间则是星月交辉,天空显得异常高远,空气亦比较清新宜人,给人以秋高气爽的感觉。


  中国的传统历法称为农历,这自然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秋分过后,太阳直射点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白昼越来越短黑夜越来越长,天气也逐渐转凉,寒冬慢慢降临。正如中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作为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节气,在重视农耕的古代中国,秋分自然被视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相应的秋分也被赋予了非常多的文化内涵。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秋分还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后来这一习惯被挪到了时节相近、月亮更圆的中秋节。


  每年秋分时节,北半球可以短暂地观测到南半球的老人星,它也被神格化为福禄寿三星之一的南极仙翁,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 天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以祈求福寿安康。

 

 

  太阳对四时变化的影响塑造了农耕文明,而农耕文明又成为现代文明的基石,塑造了从人类远古到今天的文明形态。时至今日,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农业技术也与过去近千年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节气的变化仍然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据。


  从2018年起,中国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体现了中国人顺应自然规律相时而动的观念,更饱含了对数千年农耕文明深深的敬意。

 

策划:林凡凡 翻译:闫健       后期:林凡凡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财经访谈体育娱乐旅游文化专题原创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liuy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