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首页 往期回顾 视频中国

惊蛰:用两个字标记春天


如果让你来描绘春天到来的景象,你将怎样着笔?对中国人来说,只需要两个字——惊蛰。意思是当第一声春雷响起,冬眠的动物被惊醒破土而出。惊蛰是春天到来最直观的标志,这一天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


 

 “惊”意为惊醒,而“蛰”则表示动物蛰伏地下冬眠。 “惊蛰”两字,着笔于动物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形象的勾画出一幅春回大地的景象,简单的笔墨颇得中国诗画写意的精髓。对于通晓中文的人来说,看到“惊蛰”二字,仿佛春天就在眼前。

 

当然实际上,唤醒冬眠动物的并非春雷声,而是日渐回暖的气温,这一时节除却塞北还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观,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回升至零度以上。

 

随着惊蛰的到来,春来的脚步也一日比一日紧凑,春天的景象次第在眼前铺陈。人们将惊蛰时节分为三段时期,称为“三候”。在中国人看来,每一“候”都有不同的生机:“一候”时桃花初绽,大地开始有了鲜艳的颜色;“二候”时鸟类的鸣叫声渐多;“三候”时春意盎然,鸟类开始进入求偶交配的季节。

 

对农耕文明而言,季节的流转、物候的变化是指导一年耕作的重要标志。惊蛰时节,随着气温回升、大地解冻,农事活动渐渐繁忙起来。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此时北方冬小麦返青生长,南方的油菜花开始见花,农民开始起早贪黑,忙于农活了。民间在惊蛰日有吃梨的习俗,“梨”和“离”同音,惊蛰吃梨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期盼害虫远离庄稼,确保一年的好收成。

 

惊蛰作为春天破土而出的标志,也有扫除冬日阴郁陈晦的意义。冬眠而出的蝼蚁虫豸四处觅食,人们会用艾草、清香熏染家中各处以驱赶虫豸并驱除霉味。久而久之,这一天也有了驱赶霉运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视角观察自然、体察物候变化总结的规律,浸透着华夏文明的智慧。“惊蛰”节气是人们从春天的无数个瞬间中,抽取的一帧最典型画面,用“惊蛰”来标记春天的到来,恐怕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策划:林凡凡 翻译:闫健       后期:刘攀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首页新闻财经访谈体育娱乐旅游文化专题原创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liuyy@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88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