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赴南极科学考察队。
距离北京一万七千多公里,南纬62度的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上,坐落着中国的南极长城站。1984年12月,中国的极地科考专家首次来到这里,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中国人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南极洲,中国极地科考的大幕由此拉开。几十年间,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等南极科考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国极地科考的步伐也随之不断向前迈进。
2005年,中国极地科考队完成了人类首次征服南极冰穹最高点“冰穹A点”的壮举。与此同时,中国对北极及北冰洋的考察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中国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罗斯海新站(在建中)
几十年间,上千名中国科研人员登陆地球的两极,在海洋学、地质学、大气科学等领域深入研究,取得了一批世界公认的科研成果。中国从极地科考的一个“后来者”,大踏步地迈进世界极地科考的“第一方阵”。
发现获取古老冰芯新区域
70年来,中国深入极地,同时也在探索深海,遥望太空,中国人的科研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水面以下7062.68米,接近地球海洋最深处,这是目前载人潜水器能达到的最深处,而这一纪录,正是由中国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的。它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理论上工作范围可覆盖全球99.8%的海洋区域。
在中国西南的贵州,丛林密布的深山之中,中国天眼FAST正在观测着数万光年外的深空,这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从2016年建成至今,FAST共发现44颗新的脉冲星。这个藏在中国西南密林最僻静处的望远镜,却用它最深邃的洞察力,感受着几万光年外宇宙的脉搏。
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
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无锡,中国国家超级计算中心的“神威二号”,在纳米量级的计算单元上,每秒12.54亿亿次的运算正在悄无声息地运行。这是世界上首台峰值计算速度超过十亿亿次的超级计算机,也是世界上算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之一。风平浪静的机柜之中,时刻吞吐着海量的数据,模拟复杂的气候气象,计算宇宙飞船返航的轨道,甚至在生物医药、金融分析等领域,为中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
远至世界尽头的地球两极、深入海底数千米的马里亚纳海沟、在深山密林畅想最深邃的宇宙,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间,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创举从蓝图变成现实,新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在每一个人类科技前沿领域都留下了“中国印迹”。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