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河湖泊带来的丰沛水流,为农业的发展带来希望,人类文明的曙光由此点亮。河流流经处,崛起了一座座繁荣的市镇,从而衍生出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城市因河流而兴起,也因河流而繁荣。
在经历过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污染的突出矛盾后,今天的中国,每一条江河、每一片湖泊都有属于自己的“管理员”——河(湖)长。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辖区内河湖的第一责任人。中国的河湖环境保护治理由此翻开了新篇章。河长制下,各级河长巡河、管河、治河形成常态;多部门、多层级联动,针对河湖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序开展整治行动,短短三年,水环境显著改善。
图为长沙后湖。(长沙市水利局供图)
湖南长沙,湘江穿流而过,河网密布。湖南全省近60%的人口居住在湘江流域,江河支撑起市镇的繁华,却也因人口的集聚带来了严重的用水污染问题。对此,长沙市建立了“一河一策”治理体系,针对城市与农村的不同特质,采取相对应的治理措施。精心治水,巧手绘绿,通过综合治理,众多河流蝶变成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河、风景线。
图为绍兴迪荡湖。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图为绍兴叶家堰村风光。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浙江绍兴,坐落于杭州湾南岸的水上城市。水孕育了绍兴灿烂的文化,造就了绍兴的繁荣发展。为了守护好这一方碧水,绍兴开展了多场“治水战役”。如今,这里的河湖水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古桥下河水静谧流淌,水面不时飘过一艘乌蓬船。山清水秀、白墙青瓦,好一派诗画江南的景象。
福建莆田的木兰陂是古代大型水利工程,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其水利效用。中国网记者 伦晓璇 摄
福建莆田,台湾海峡西岸的沿海城市。每年,来自太平洋的风都会暴虐地吹过这里。曾经,莆田的“母亲河”木兰溪会在台风季节“变脸”,湍急的河流冲过堤坝,淹没家园。东圳水库、陈桥涵坝等一系列工程,让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水质环境的改善让河湖保持自然原生态,白鹭在此栖息,也让人们日常休闲有了更好的去处。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国家的地理概念可以概称为“山河”,在人们心中,河流与高山是家园最具像的形态。山河不仅是我们生存的依托,更连接着我们的文化血脉。这片山河是前人交接到我们手中的珍贵财富,还要经由我们再交接给后来人。面对环境和发展的矛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中国人给出的答案。只有让这片山河更加美好,才能不负往者,也造福来者。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主 编:宋若冰
编 导:吴婧 白玥 孙磊 佟明月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