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中这位清瘦的人是金川集团贵金属冶炼分厂提纯工序的工序长潘从明,他掌握的“颜色判断法”可以通过溶液的颜色来判断铂族贵金属提纯过程中杂质的去除程度。
潘从明说:“贵金属产品的出厂标准高达99.99%,提纯1克贵金属需要用60多种化学试剂溶液,经过20多道工序,从至少5吨废渣中反复精炼,直至剩余万分之一杂质。稍有不慎,就会不达标。”
通过“颜色判断法”把握这万分之一的精准度,就可以对贵金属进行深度除杂,将精炼次数从传统操作流程中的6—7次缩短至2—3次,大幅提高贵金属的回收率。
从业27年,潘从明在铂族金属技术研发领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项和专利,解决了贵金属提纯的多项难题。
铂族金属在精密电子、氢燃料电池等产业有着重要作用,而我国是铂族金属比较稀缺的国家。因此,提高这种贵金属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1996年,潘从明刚进厂工作时,师傅就告诉他,贵金属冶炼是个“良心活”。
有一次,铂族金属精炼岗位生产了16批次铂,经检测,其中不合格的批次超过半数,一次损失价值高达几十万元。
潘从明说:“从工作开始,我就渴望找到提升品质的方法,从根源上减少损失。”
于是,潘从明开始细心观察每一批提取溶液的差异。他发现,溶液中所含杂质不同,颜色也会有区别。
他不断观察、记录,同步学习化学知识,写下30多万字的笔记,渐渐成为贵金属冶炼的行家里手。
如今,潘从明依然奋斗在一线。他发挥工作室的作用,一边将“颜色判断法”教给年轻工人,一边研发更加适合铂族金属二次资源精炼的提取技术。
滴水掘金,创工业传奇;坚守匠心,铸大国重器。潘从明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实现了从平凡到非凡的蝶变,精炼出璀璨的“稀贵”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