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视频中国  >   新闻热点  >  
首页> 视频中国

幸福河湖海丨巧开“千把锁” “小巷总理”托起"家门口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12-21 10:39:44 来源:央广网 作者: 责任编辑:孙磊

央广网天津12月21日消息天津水系发达,众多社区如繁星般点缀在各河流之畔。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治大国若烹小鲜”。社区治理这道“小课题”,实则是蕴含社会服务的“大文章”。

“爆红”变“长虹” “红石榴”赋能特色街区基层治理

天刚蒙蒙亮,在素有“天津摇篮”之称的三岔河口旁,西北角早已烟火升腾。商户们摩拳擦掌,等待着以独家美食款待八方来客。接稳这“泼天富贵”的背后,是红桥区铃铛阁街道铃铛阁社区的集体之力。

“铃铛阁社区位于天津老城厢西北角的核心区域,西北角特色街区便位于我们这个社区内。”2023年初,伴随着蜂拥而至的游客,红桥区铃铛阁街道铃铛阁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翠蓉发现,西北角特色街区“火”了。

曾经宁静的社区被汹涌人潮打破了平衡,任翠蓉和她的同事意识到,必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治理之路。而当务之急,便是要守住街区的“安全”底线。于是,一方面,他们成立了一支名为“铃里工作组”的队伍,入户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并针对性进行解决;另一方面,在街区内成立了综合党委,定期与消防、公安等职能部门开展综合性保障工作。经过大家不懈努力,街区内的秩序和环境逐渐好转。

西北角特色街区中客流如织(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西北角是大家的西北角,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街区才会发展得更好。”任翠蓉说道。2023年9月,红桥区铃铛阁街道在天津市慈善协会设立“西北角红石榴公益慈善基金”,这也是天津市首个街道公益慈善基金。首轮募集便得到了街区内65家商户的大力支持,共募集善款76万余元。“有了资金的支持,我们对街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对近1700平方米的30余块墙体进行了彩绘,展现西北角的‘民族风’‘文化范’‘烟火气’;安装了很多休闲座椅,满足游客们‘坐下来’的需求。”任翠蓉告诉记者,他们还成立了“商户帮帮团”,邀请商户与社区困难群体结对子;为社区居民发放了“公益暖心包”“爱心早点券”……一项项暖心之举拉近了居民、商户、社区之间的关系。

楼体上的巨型墙绘已成为西北角特色街区一景(央广网发 红桥区供图)

与此同时,任翠蓉和同事们也在思考如何能够让基金拥有“自造血”能力。2024年8月,仿古铛铛车、主题邮局齐齐亮相西北角特色街区,为市民游客出行、游览、消费提供多样化选择,让大家拥有更好“游”也更方便“邮”的旅游体验。“目前,我们举办了公益文创市集活动,并引入仿古铛铛车、主题邮局以及益德成闻药等项目,这些项目的部分营业额将捐入红石榴公益慈善基金,反哺特色街区建设。”任翠蓉说道。

仿古铛铛车亮相西北角特色街区(央广网记者 韩雨晨 摄)

目前,西北角特色街区日均往来游客达到2万至3万人次。2024年“十一”假期,日均客流量更是超过15万人次。西北角,这个因美食而闻名的地方,在铃铛阁街道的精心治理下,正书写着基层治理与美食文化相得益彰的精彩篇章。2023年,铃铛阁社区在红桥区104个社区的民主测评群众满意度中位列第一。这也给任翠蓉今后的工作带来了莫大动力和信心。“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宽治理路径,积极链接更多优质资源,持续擦亮烟火西北角金字招牌,努力让‘爆红’变‘长虹’。”任翠蓉对此信心满满。

主动探寻居民所需 “一红一绿”办好关键实事儿

作为东丽区的亮丽名片,“水清、岸绿、景美”的东丽湖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新“湖人”汇聚于此,一批以湖为名的社区陆续建成。走进赏湖苑社区,一抹亮眼的绿色引人注目。“这是我们的‘植物驿站’,放的都是居民们寄存的花。”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文雅介绍,由于辖区内居民流动性比较大,每逢寒暑假时节,不少居民会离开社区,而家中的植物则成了“留守儿童”。“之前一位居民要回老家,就带来了家中的植物拜托我们照看。这也给了我们启发,于是‘植物驿站’就这么成立了。我们召集了小区内具有相关知识的居民,帮助大家保管植物,迅速得到了社区居民的良好反馈。”

居民寄养在“植物驿站”的各种植物(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据王文雅介绍,“植物驿站”正是社区十项“自造血”品牌项目之一,在这一抹亮眼绿色背后,则是一片鲜明的“红色”。“我们紧紧围绕‘党建引领’这一主线,一切工作都要从百姓身边小事出发。”据王文雅介绍,社区打造了“红色物业”,以社区党委与物业公司交叉任职的方式,打通了两者之间的壁垒,以便更好地服务群众。如今,社区推出了“说来听厅”流动议事会等十个品牌活动,得到了大家的喜爱。“我们每年聚焦落实一件实事儿。2024年,我们听取了居民们意见,对辖区内160余根路灯杆进行了修缮。路灯亮起来,百姓的心中也暖起来了。”话未说完,王文雅便又投入到工作中,“尽快落实”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主动靠前服务 “大山的女儿”在“新家”描绘幸福故事

在美丽的北运河畔,坐落着布依族姑娘林则银的“第二个家”。从七彩黔地来到渤海之滨,林则银用一张“七彩民情图”记载着扎根基层十余年来,和社区中家人们的点点滴滴。“这幅图,记录着我们社区居民们的情况,比如独居老人、租房住户等。这幅图,是我们用‘铁脚板’走出来的。”宝翠花都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林则银说道。

俯瞰宝翠花都社区(央广网发 北辰区供图)

社区中的独居老人,是林则银时时挂念的“心上人”。在她的腰间,带着一把特殊的钥匙。“我们社区的一位老爷爷,在儿子去世后成了独居老人,身体也比较虚弱。我们就经常到他家去串门帮忙。”在一个大雪天,林则银照例来到老人家唠家常,但是她的敲门声却没有得到回应。“我们从早上9点敲到了11点,一直没人开门,急坏我了!”情急之下,林则银找来民警,在邻居们见证下打开了老人家里的大门,发现老人一直在睡觉,没有听到叫门声。虚惊一场之后,林则银意识到老人的听力下降明显,便要来了老人的备用钥匙。“春节前一晚,我给老人打了15个电话,一直没人接。我赶紧从家里打车过来,一路小跑来到老人家,发现老人摔倒在地板上,非常虚弱。我赶忙叫来了救护车,及时抢救了老人。”正是这把“救命的钥匙”,让林则银意识到,居民的任何小事,都是天大的事。“五常五送”工作法也应运而生。

“五常五送”,即“常敲空巢老人门、嘘寒问暖送贴心”“常串困难群众门、排忧解难送爱心”“常叩重点人群门、沟通疏导送舒心”“常守居民小区门、查防管控送安心”“常开休闲文明门、和谐追梦送欢心”。简单的五句话背后,却是林则银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五常五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提升,我们也以此为契机,拉进了和居民们的距离。”如今,“五常五送”形成了标准与规范,也带动宝翠花都社区形成了“崇德向善 奉献担当 诚信友善 创新活力”的社区精神,更涌现出550位“社区小名人”、挖掘出几百条“社区小家训”。相亲相爱的氛围,让社区即使在冬日也始终暖洋洋。

林则银(右)和社区居民在一起(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宝翠花都党群服务中心的墙上,挂着这样一句话——服务群众要像孝敬父母一样,趁早不能等。这正是林则银和同事们的工作理念。“社区工作没有轰轰烈烈,点滴之处,却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林则银说道。

林则银(左)和同事在交流工作(央广网记者 周思杨 摄)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天津市“十项行动”中,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行动位列其中。社区工作千头万绪,正是有无数优秀的“小巷总理”,用慧眼、巧手、热心肠、铁脚板“巧开千把锁”,托起百姓“家门口的幸福”。

【责任编辑:孙磊】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