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10/23/201910231571821402307_408.mp4
第一次去潘维廉的家,好久没有运动的记者出了满头大汗——潘教授的寓所就在厦门大学里的半山坡上,美名曰“凌峰公寓”,是一处名符其实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房子旁还有他亲手修建的花园,竹木茂密,花草环绕,四季常青。自从1988年来到厦门后,潘维廉就一直住在这里。每当有人前来拜访,主人都喜欢在这里接待宾客,喝喝茶聊聊天。
正因为这份平易近人,他的朋友和学生们都喜欢称呼他为“老潘”。
“对于我这样一个老外来说,中国是最有意思的国家,福建是又是最适合老外的省份,福建省最美的城市是厦门,厦门最漂亮的是厦大,厦大最美的位置是山上,我的房子就在这里,我就住全世界最好的房子里!”潘维廉一脸骄傲地说。
潘维廉的美国名字是维廉.布朗,曾经是美国空军,退役后,认识了在台湾出生并长大的美国女孩苏珊,他们的红娘可以说是“中国”,因为都热爱中国从而一见钟情。1988年,32岁的潘维廉从美国瓦尔登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后,举家从美国来到厦门。回忆起当时的大胆举动,老潘说,除了对中国特别感兴趣之外,只能用“缘分”来形容。
“那时候下了个决心来中国,所以就把美国产业卖掉,和太太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了这里。刚开始只是计划在这座城市学一两年中文,然后去别的地方,结果一来就爱上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当初压根没想到,会在这里一呆30年。”
关于厦门,老潘有很多有意思的回忆,他告诉记者,他在厦门买的第一辆“车”,是一辆“三轮”。在那个年代,买车还需要工作单位开具介绍信,证明购买者不会用这车来“赚钱”。没想到,老潘刚把三轮车骑上路,就遇到一对情侣上前询价:“请问到市区中山公园多少钱?”
1994年,老潘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决心买辆汽车带着两个孩子深入内陆,这趟旅程历时三个多月,老潘驱车狂奔三万多公里:他们从厦门出发经东部沿海一路向北再向西,又从青海一路南下到海南岛……这趟旅行不仅让老潘一家更深入地了解到中国的现实国情,也让他们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抱有信心:“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其实还不是太好,但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政府已经为老百姓开始修路、建医院、盖学校,这种基建说明了中国政府关于发展的长远眼光。”
时光是个最不经用的东西,一晃三十年,当初一头金发的“美国大兵”,已经变成了带有浓厚中国味的“厦门老头儿”。在这些年中,老潘可谓是“成绩斐然”——除了担任厦门大学工商管理教育(MBA)中心外国专家、教授之外,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他是福建省第一位持绿卡的外国人;他当选过感动中国候选人;他荣获了厦门市荣誉市民、福建省荣誉公民等荣誉。在厦门,走在大街上,很多老市民都可以认得出这位“洋大叔”。
因为巨大的文化差异,潘维廉来中国后,很多美国亲友都不理解,作为美国老兵的父亲更是坚决反对。为了让亲人们放心,从来中国伊始,潘维廉每月会给家里写一封信,在信里配上了简笔小画,图文并茂地报告他在中国的见闻和生活情况。这份执着收到了回报,很多年后,远在美国的家人朋友终于理解了他的选择,包括他的父亲。后来,他将这些私人信件编辑成书出版,就有了《我不见外-老潘的中国来信》。这本书以信为“媒”,从一个长期在华生活的外国人的特别视角,记录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变革。
茶已经喝了三五盏,老潘也是越来越惬意:“我决定在厦门终老,以后我的两个孩子也会回到厦门生活,如果没有人赶我走的话,我会一辈子生活在厦门,下辈子也会在这里。” 说到这里,老潘一脸笑意。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策 划:房小棋
摄 影:郜玉至 房小棋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人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