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刘英顺:运河文化守望者

璀璨人文 丨 发布日期:2019-02-21 丨 时长:4'04''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9/4/20/20194201555738907460_408.mp4

农历大年初四的清晨,在位于京杭大运河畔的山东省临清市,当很多宿醉未消的人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做着美梦时,58岁的刘英顺已经早早地走出家门,来到位于运河旁边的鳌头矶广场,陪伴他的,还有上千名运河胡同文化爱好者——这是老刘组织的“临清胡同游”活动走过的第十二个年头。

“2007年第一次组织胡同游的时候只有7个人参加,后来听从年轻人建议,通过网络和市民分享老胡同的知识,影响力就逐渐大了起来,参与人数慢慢变成几十人、上百人,最巅峰的时候有几千人。”刘英顺告诉记者。

据了解,十几年来,老刘义务组织的胡同游达到近60次,累计行走数百公里。他身后的队伍也越来越长,多年来共有数以万计的市民参与到其中,胡同游早已成为一张宣传临清运河文化的旅游名片。毫无疑问,作为一名国企退休工人,仅凭一己之力就做出有如此影响力的民间活动,并且逐渐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刘英顺对胡同的热爱,要追溯到他的童年。“我从小就住在胡同里,当时家里开着布店,那时就爱听家里长辈聊胡同,工作后,这份热爱越来越强烈了。” 2000年左右,因为所在国企效益下滑,刘英顺的工作相对清闲了下来,有了空闲时间的他便深入各条胡同实地走访、打探。

“很多老院子、老民居都是私宅,平时不开门,但我们临清有个风俗,就是大年初一那天家家户户要大门敞开,迎接来拜年的宾客……“刘英顺在反复行走中积累了很多“诀窍”,其中大年初一登门拜年就是最管用的方法之一:新年的第一天,他都会走进那些平日里感兴趣但无法进入的家宅院落,给主人道上一声新年问候,热情淳朴的临清人虽然不认识他,但对于这种真诚问候也会欣然接纳,老刘就趁着这个机会走进这些人家中进行采访、收集。

2014年,老刘将这些年来收集的资料整理、排版,辑成《临清胡同文化》一书,这本书包含40万字及200余副插图,详细介绍了临清胡同的历史由来和人文风俗。“当时印这本书时,大概需要4万元,而我当时的月薪只有900元,所以家人和朋友都不理解,但我认为临清作为运河文化名城,是千年古县,文化需要传承,拿出我所有积蓄做这件事是很值得的。

“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不了解自己城市的历史,更讲不出运河文化的内涵。”刘英顺说到这里,脸上无不遗憾,“我们临清有2处世界文化遗产、1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还有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希望通过继续组织胡同游,让大家认识可爱的家乡,也为家乡发展尽自己一份力。” 老刘喝了一口手中的茶,坚定而缓慢地说道。

记者/郜玉至

责任编辑/韩歆昊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