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班宇侠 | 在挽救生命的通道上奔跑

现场直击 丨 发布日期:2021-03-09 丨 时长:4'03''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21/3/9/2021391615266338078_408.mp4

  2021年2月2日晚,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门口,一名鼻腔出血不止的高龄患者被推出急诊室,紧急转院。走在前面的“白衣天使”名叫班宇侠,是北京急救中心东城急救分中心的医生。她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处理这类紧急状况经验丰富,却又小心谨慎。“急救工作其实是急、难、险、重,危险度高、风险高、劳动强度大。” 班宇侠和记者介绍到。

  十几分钟后,患者顺利转运至北京市宣武医院,从接到患者开始,班宇侠就全程时刻紧盯着患者的状态,不敢有丝毫懈怠。十多年前,班宇侠从一名医院内科大夫走上院前急救的一线岗位。她告诉记者,“各类的急救我们平均每天要出车8到10趟。和院内医生相比,一名优秀的急救医生不但需要更敏捷准确的应变能力和充沛的体能,同时需要具备更好的共情能力,虽然压力大,但是每天把患者及时、安全送到医院带来的成就感,是我热爱这项职业的原因。”

  2018年,班宇侠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除了院前急救之外,她又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工作——人大代表履职。在日常工作中,她与急救人员、病人及家属沟通,了解他们对急救工作的看法,将基层调研的案例与经验整理起来,努力成为推动急救事业进步的“助推器”。履职期间,班宇侠先后提交了关于加强医疗应急体系建设、院前急救立法等多份建议。

  班宇侠认为,从医疗角度看,院前急救是大急救链的最前沿,是整个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从紧急救援角度看,院前急救也是整个城市和地区公共应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传染病、意外事故、自然灾害可能随时发生,我们的城市需要一个由医疗救护、消防、交通、公安等共同组成的城市公共应急防御体系,共同开展救援。”她说,一个快速、有效、联动的院前急救体系,可使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在急救领域工作十余年,班宇侠在工作中看到:“近年来我们国家不断加大对急救领域知识的宣传,人们也逐渐树立了急救意识,但还是存在对急救工作不利的因素,例如楼门房间号是否显眼、老旧小区是否安装有电梯等看似居民生活中的问题,对于急救病人却十分重要。越是方便,就越早将病人送至医院,得到救治。”班宇侠建议,将每年1月20日设立为“国家急救日”。通过“国家急救日”的设立,推动全社会关注急救,促进我国急救体系不断完善,为“健康中国”保驾护航,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和社会急救能力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快国家急救立法进程,完善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全面提高我国急救事业发展水平。

  顺利将病人送至医院急诊室,班宇侠抓紧办理完交接,填写工作手册。今年两会召开在即,这是班宇侠履职的第四年,今年班宇侠将关注点放在了呼吁国内安宁疗护病房的建立上,班宇侠说,自己常年在急救一线工作,看到好多病危患者。“比如一些癌症晚期的病人,他们的身体可能状态非常差了,但是神智是清楚的,他们需要比吸氧、监护这些治疗更好的环境,对病人的精神世界给予一定的关怀。作为家属来讲,也希望自己的亲人临走的时候,是安详的,有尊严的。就目前来看,咱们这种病房还是太少,建设力度和认识度还不够。安宁疗护病房的建设,一方面满足了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文明的进步,以人为本的体现。”


Hi中国人工作室 出品

出品人/ 王晓辉

总监制/ 薛立胜

监 制/ 戴   凡

主 编/张若梦

    记 者/董 宁 李 佳

    视 频/张文泉 刘 凯

     联系电话/010-8882 8295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