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水利科技逐梦人|防灾减灾这些新科技正在发挥重要作用

现场直击 丨 发布日期:2024-11-14 丨 时长:10'33''

http://mp42.china.com.cn/video_tide/2024/11/14/202411141731549563555_408.mp4

编者按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且种类多、分布广,尤其以洪涝、干旱、台风、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为主。每一次灾害的发生,都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

2024年4月4日,广东进入汛期,较常年(4月11日)偏早7天。入汛后强降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2024年5月至6月,河南省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少了70%以上,半数以上的气象监测站点目前达到了中旱以上等级,重度干旱、特旱范围不断扩大。

北京时间2024年7月5日16时许,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17时48分许,紧急封堵失败后堤坝决堤,决堤口宽度从10米迅速扩大到200米。洪水破堤后,抢险人员对溃口采取了“沉车裹头”等方式紧急处理,安全转移安置群众5755人,未出现人员伤亡。

2024年7月全国进入汛期后,全国共发生36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汛期暴雨洪涝等极端事件频发,呈现暴雨过程偏多、极端性强,南北方暴雨灾害影响并重等特点。其中,辽河流域、珠江流域降水量居历史前列;华南前汛期、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量较常年偏多40%以上;广西钦州、辽宁葫芦岛、湖南郴州、安徽歙县等多地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进入秋季以来,全国汛情总体平稳,台风还将持续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城市。

2024年的防汛抗旱最强大脑“数字孪生”大显身手

2024年,每一次重大洪涝灾害事件发生,我们会频繁的听到一个词 “数字孪生水利”。

什么是“数字孪生水利”?

所谓“数字孪生水利”,是通过最新信息技术,将江河湖泊、水利工程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为水利工作提供“智慧大脑”,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被称为“数字孪生水利”。水利部最近发布的消息显示,作为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我国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由积极探索、先行先试进入全面深化推进和强化应用的新阶段。截至目前,我国建成了数百处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等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形成了“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55类1600万个水利对象的全国水利数据底板基本建成,为加快发展水利新质生产力、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科技报国,“数字孪生”水利的生动实践

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所长刘昌军和他的团队正在利用最前沿的数字孪生技术,为我国的防汛抗旱工作添砖加瓦。刘昌军作为水利科技工作者,因其在防洪抗旱减灾领域的贡献被评为“全国水旱灾害防御先进个人”。

1998年,全国范围内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让刘昌军大学报到的经历留下了深刻印象。“多个铁路被冲毁,一路上乘船转公交再转铁路,本来一天能到达学校,结果用了三天。”刘昌军说。正是这段经历,刘昌军结合自己的专业,做出了他的一份职业规划,立志要在防洪减灾领域有所建树。大学期间刘昌军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取得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的学士学位和水工结构工程专业的硕士学位。随后,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他又攻读了岩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为此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6月,刘昌军来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作。

2021年,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水利部提出坚持科技引领和数字赋能,提高水资源智慧管理水平。充分运用数字映射、数字孪生、仿真模拟等信息技术,建立覆盖全域的水资源管理与调配系统,推进水资源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

作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的科技工作者,刘昌军深知一个有效的水利防灾减灾系统,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灾害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刘昌军的团队主动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淮河和海河流域数字孪生流域智慧防汛系统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刘昌军教授认为数字孪生技术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智慧水利和防灾减灾领域。他预言:“未来,我们将实现全国范围内河流、水库的全面数字化管理,数字孪生技术将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柱。”

出品人:王晓辉

总监制:薛立胜

监 制:戴 凡

制片人:杨 丹

统 筹:张 诚

策 划:房小棋

摄 像:李 伟  谢志飞

后 期:谢志飞

出 品: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人物》

责 编:房小棋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