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阜新发现中国最古老天坛 置身群山环抱之中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4-02-18  内容来源: 辽宁卫视

阜新发现中国最古老天坛 置身群山环抱之中

北京的天坛,无人不知。它是明清两朝帝王祭天、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然而,经考古学家发掘鉴定,早在5000年前,我国“最早的天坛”和“天坛的雏形”在阜新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

参加两次挖掘的阜新查海遗址博物馆研究馆员、馆长石金民证实说:“当时我国著名考古学家、红山文化古玉C形龙的发现者孙守道,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辽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孙守道认为,阜新胡头沟遗址发现的这种祭祀建筑,反映了5000年前人们的‘天圆地方’观念,也是我国史前时期宇宙观的实物体现,与后来北京天坛的营造方式有着传承关系,因而堪称‘最早的天坛’‘天坛的雏形’。”

前日,北国网、辽沈晚报记者在石金民的带领下,来到位于阜新市与朝阳北票市交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化石戈镇胡头沟村。河西村北,一座并不算大的馒头山侧立在路边。

“山顶上,就是胡头沟遗址!”石金民说。这里是群山环抱之中的一大片开阔地,开阔地中央突兀起一座馒头形的山包,由于山脚下牤牛河千百年的冲刷,馒头山已经被“削”去了大约一半。

“阜新地域,由东向西广泛分布着红山文化的遗存。特别是眼前的胡头沟红山文化遗址,经过1973年和1993年两次正式发掘,清理出众多玉器和一座大型祭坛,而且这里整体是以一座大型墓葬为中心的墓葬群。其中,出土的玉器墓是首次确定的红山文化玉器墓。”石金民讲。

石金民介绍,从墓葬角度看,中心墓里是一长方形石棺,东西向,以薄石板铺底,以较厚的石板砌筑,墓上积石,也就是“积石为封”。第二座墓葬位于环形石圈之外。第三座和第四座墓葬规模较小,位于中心墓南侧。结构特点是先造主墓,然后在主墓四周以石围圈,用加工规整的石块砌筑冢台和冢界,冢界一般为三层,由外向内层层叠起,形成台阶状,即三环台阶。同时,界定出积石冢的明确框界,框界平面呈方形。

“这是迄今发现的红山文化规模最宏大的一座祭坛!”石金民在现场介绍,建造在圆形馒头山顶的祭坛最高点是一座圆形主墓,接下来依次分三层,基层南北长32.75米,中间层南北长13米,上层石围圈残留5米有余,内外圈相距1米。

“1993年我参加发掘的时候,祭坛东墙还有残高1.2米,墙体厚度0.8米。紧靠最外道墙体的外侧,还摆放着一排78件彩陶筒形器,每件筒形器里放着一两块河卵石,上面盖着薄石板。整个祭坛的东侧,还有一条专为祭祀的人修筑的登坛甬道。”

当年,这些古墓里出土了玉鸟、玉鸮、玉龟,还有玉璧、玉镯……这是一处玉器葬墓地,发掘随葬玉器16件。这种只见玉器不见其他随葬品的墓俗制度,体现了红山文化时期人们“唯玉为葬”的礼俗。

责任编辑: 吴爱凤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