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北京东五环的文创产业写字楼里,第一次见到孙士博先生。彼时他正在会议室里带领着一班年轻导演策划一个活动方案,肢体语言丰富、慷慨激昂。会议室外是整齐的后期机房,员工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宣传片后期剪辑,繁忙,但有条不紊。孙士博,就是这家年轻但又成熟的公司——雷曼士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创始人。
2001年,这位热血而又质朴的80后小伙开始投身传媒行业,从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到电视台的采编记者,再到自己独立创业,至今18年。而他的足迹,从吉林台,到海南台,再到中央台,最终转向了市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从地方到中央的,跑过时事新闻也当过娱乐记者,加上新闻学的专业出身,混合型极强。”这大概也解释了自己做公司以后,他发现自己面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也极强。传媒行业的摸爬滚打、采编录制,每一个环节流程他都熟悉,多项能力锻炼,给创业的孙先生打下了牢固的专业基础。
2012年,在国企性质的机构里本已稳坐不错岗位的孙士博依然决然地辞职了,带着一腔热情和期待,开创了这家名为“雷曼士嘉”的影视传媒公司。“传媒人就是有个性的、独立的、敢闯的,这样才有不断的创意与新想法,保守思想的人做不了好导演。”关于当时这个决定,孙士博如是说。
“开公司与给人打工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会的,也是慢慢学出来。”孙士博先生往后靠了靠,锁着眉头,但又笑了笑,目光里有明显的坚定:“创业的体验很重要,虽然非常艰难,但它让我感受到了个人的价值,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
说到人生目标,孙士博尤为感慨。普通工薪家庭出身的他,上大学期间为体验生活而讨过生活,当过门童、服务生,给人修过热电网络,考了CISCO网络工程师认证、MCSE微软认证系统工程师等一大堆专业技能证书,但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糊口可以如此,但这不是我要的事业方向。”当时的孙士博就开始思索,自己未来究竟要做什么。在中央台和新华社做配音员的兄长,给孙士博的影响最大最直接。“那会看了我哥的工作,突然像找到了一扇新大门,就觉得突然明白了自己的热情在哪里了。”于是,在兄长的领路下,他满腔热情地跨入了传媒行业。“那会我就知道,我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了。而现在的创业之路,就是我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后越来越坚定的人生目标。”
“我们这群80后,都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见证四化发展过程长大的人,打心眼里希望向前辈学习,能够有独特的视角,去建立和社会以及世界的联系。那个时候在公司工作,对自己(能力发展)而言,说实在话到了一个瓶颈期,而我本身又不是一个愿苟且与现在生活的人,所以我更加想以自己的实力去回馈和感谢给予我帮助的人和社会,同时也用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对行业技术的精通是创业者的核心基础和专业铺垫,但创业者该考虑的远远不止于如何生存,更应该思考如何能够长远发展。孙士博先生对公司定义是“传承”——精神和技术能够被传承,先做优秀企业,再做百年企业。“我不怕别人笑我狂妄,做人总得有点远大目标吧!踏实的每一天才有方向。”2012年创业至今,在孙士博的带领下,公司团队的成果每年都有跨越,但他并不满足。前几年,在政府的大利政策扶持下,传媒行业内的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但同时,受市场、政策等一些大环境的影响,创业公司的长期发展也并不容易。孙士博开始积极考虑:“如果公司盈利项目单一,就容易被淘汰。所以要想好好生存发展下去,甚至做到行业内领头羊的位置,就一定要打造属于自己的产品。 ”
2018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大力扶持民营企业,让孙士博先生更加坚定了信念,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拿下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他希望通过这件事情回馈社会,做有利于中国经济,为中国的发展进程添砖加瓦。
“是真的很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走到了今天这一步。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刚入行时前辈们的帮助,如果没有创业初期党和政府的政策支持,我没有今天。今后我也会始终坚定地走下去,做个有情怀、有梦想、有担当的传媒人,也将我的公司做成专业、靠谱、有社会责任感的公司!”
孙士博的办公室有一面墙是书柜,当中有一格放着《海贼王》的手办。也许在孙先生心中,创业就是伟大的“航海梦”,热血,真诚,契而不舍,是他永远扬帆远航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