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发展一周年侧记

发布时间: 2017-07-23 18:07:40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清水  |  责任编辑: 清水

 

 

 

(图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全景)

南宁,这座有着中国绿城之称的秀美城市,伴随着中关村创新创业资源的引进与合作,一场变革悄然而至。

 

南宁牵手中关村,厚植创新

20167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是南宁市和中关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也是中关村区域合作的新成果、新典范。借助创新基地,将实现北京创新资源与南宁广阔前景的结合,打造南北合作的样板,为北京创新资源转化找到新出口,为南宁发展注入新动力,实现多方合作共赢。

 

 

(图为2016年7月24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运营)

现今广西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凸显。南宁作为广西首府,不仅是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珠江西江经济带双核之一和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城市,还是推动广西实现三大定位目标的核心枢纽城市。加快南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拓展与提升面向东盟的合作领域与层级,是南宁进一步建设发展的重要举措。

南宁与中关村牵手合作,依托中关村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示范基地结合南宁实际情况整合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四位一体的创新要素,促进全球创新资源的汇集,实现中关村成功模式的复制与扩展。通过完善南宁市创新服务体系,加速推进先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期望建设成为带动中南、西南地区发展的驱动器辐射源

作为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的运营单位——北京中关村信息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初步构建起轻资产、重运营、重服务的区域合作模式。通过输出机制、品牌、运营团队、创新要素资源,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探索出一条跨区域的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服务广西创新发展。

中关村信息谷总经理石七林表示:我们希望将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成为立足南宁,辐射广西,面向东盟的创新高地。我们殷切希望,示范基地中的企业能够借助这个平台得到发展的契机,在广西省、南宁市的支持下将事业做大做强,广西发展开创新格局。

经过一年的创新发展,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经成为了广西自治区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而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核心区的南宁高新区还成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基地入驻企业达49家,实现产值2.35亿元。这其中既有明匠智能、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中软国际、东软集团、Google Adwords(广西)体验中心等国内外以及行业领军企业,也有咪付网络、捷佳润等广西本土具有较高成长性的创新企业。

通过构建南宁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中关村信息谷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加速器、创新汇、创新行等平台,形成立足区域、辐射全球的协同创新网络。截至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累计举办16场投融资活动,为企业对接投融资机构100家以上,其中3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总规模约1700万元。

通过一年的运营,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经初步形成一个高效、务实的工作体系,国家多个部委,安徽、江苏、广东、河北、河南等省份以及自治区内多个主要厅委单位的领导、科技企业家、金融机构共计10000余人次到访基地视察、调研,为基地的运营出谋划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项目发展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南宁作为面向东盟国家桥头堡城市,是中转站和生产基地,一批国内外企业已经入驻南宁,投资南宁,意味着抢占了中国西南和东盟这两个新型大市场的制高点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也成为南宁科技创新发展的集聚区和展示窗口,一大批新兴产业在此安家落户,智能制造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以及科技服务业的微集群正在此处聚集发展,成为南宁科技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基地内已有上市公司分支机构3家,扶持1家企业挂牌新三板,成立1支智能制造产业基金,规模5亿元。基地企业取得知识产权和科技专利265项,在研项目70个,研发经费投入2633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2个,申报南宁市科技局项目5个,科技成果转化数量56个,挂牌科技服务机构6家。

 

雨林生态,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在这个新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孵化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时代,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正通过厚植创新土壤,培育一个全新的创新生态系统,这个雨林生态圈服务内容涵盖投资、孵化、培训、媒体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涉及项目发现、团队构建、企业孵化、后续支撑等全价值链的区域创业服务生态体系,掀起创新创业服务发展的新浪潮。

 

《硅谷生态圈:创新的雨林法则》一书中提及雨林式创新自然界中的雨林不会预先决定有价值的新物种的进化,却能够提供恰当的环境来培育偶然发现的进化,包容多种形态的生命出现,硅谷建立起的正是这样的雨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成长的时代,正在铸造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依托南宁高新区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围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产业、科技服务业与中关村进行深度合作,植入中关村文化、基因,将中关村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的理念和做法引入南宁,导入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资源和高端要素聚集南宁,构建广西南宁本地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已初步建成跨区域的创新创业体系。

产业升级,技术先行。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通过举办大型产业活动,引导国际、国内龙头企业技术与广西企业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举办中国东盟信息港发展机遇交流会南宁·中关村大健康产业发展研讨会等多场大型专业活动,邀请了众多海内外专家、知名企业家及投资机构到场,为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随着上海明匠、哈工大机器人的智能制造技术导入,提升广西南宁本地企业的智能化水平,助推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哈工大参与南宁传统制造企业技改活动,对接近50家企业并提出技改初步方案。广西捷佳润公司引进以色列智能灌溉技术,成功在国内应用40多万亩农场。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充分的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促进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完善了创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双创人才支撑体系。基地通过引入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南宁)培训中心、中软国际建立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南宁)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南宁)基地,培养IT、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目前中软集团、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已与广西近50多所大中专院校签订合作协议,为2470名大学生提供实训岗位。

资本为企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为扶持创新,中关村和各省市的14个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共同成立了100亿元的协同创新投资基金,南宁市出资5000万元加入其中,充分利用协同创新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广西南宁优质创新项目发展壮大;为扶持实体经济,南宁设立总规模5亿元的南宁明匠智能制造产业投资基金,首期1亿元投入效果良好,已启动第二期基金运作;同时,借助宜信国际以色列创新基金,引进国际资本,为广西南宁本地项目对接国际资本和技术,拓展创新创业投融资渠道。

搭建平台“多样性”孵化创新者。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为初创团队搭建低成本的路演、融资、技术交流等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为沉淀在双创基地的创业团队提供舒适的创业空间和高效专业的法律、商务、政务服务。目前,基地聚集包含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在内的4个双创平台,累计孵化企业数量40家,产值5276万元,就业人数334人。

不仅如此,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项目不局限于本地内区域创新发展,通过各类创新平台加大开放力度,实现了与北京、徐州、保定等创新城市以及美国、以色列、德国等国际城市协同发展。一方面把国际成功经验进行本地化,将国际创新基因引入中国创新血液,培育广西创新创业土壤,营造广西本地化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也通过多地连线、实时路演,把广西南宁优秀的创新项目向国内及世界各地进行推送,真正实现创新协同发展。

 

目前,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已与东盟、以色列、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合作交流,拓宽了南宁国际创新合作渠道;中以科技成果(南宁)交流转化中心揭牌运营,中德科技成果(南宁)交流转化中心、建设美国硅谷科技成果交流工作站、以色列特拉维夫科技成果交流工作站、德国柏林科技成果交流工作站、东盟科技成果交流工作站等科技成果交流工作站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通过线上线下搭建展示交流、科技服务、创新人才、协同创新、智慧园区等五大平台,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加强与中关村、东盟、中南西南等区域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合作,整合集聚国内外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构建富有活力、高效开放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对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已经举办国际交流合作活动8场,并赴以色列、德国开展具体交流活动。未来基地还将建立10个东盟国家科技信息服务节点,拓展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与技术转移供需信息资源;建设5家以上面向国际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养面向国际开展技术转移服务的专业团队;建立拥有10个以上成员单位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联盟,构建面向国际的技术转移服务合作网络体系。

对于未来,南宁高新区和中关村信息谷公司充满信心,将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前沿技术布局,不断完善产业促进体系,努力构建新兴产业良好生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汇聚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他们把目标放到了2020年,那时候的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各类高端创新要素聚集、自主创新活跃、国际化合作程度高,辐射覆盖面更广。以基地为核心的环明月湖现代科技服务集聚区形成规模,基本建成南宁中关村东盟协同创新共同体示范区,成为面向东盟、辐射中南西南、带动南宁乃至广西实施创新驱动和开放合作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具有显著影响力和辐射力的区域性国际化创新平台

责任编辑: 清水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