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热点连线》,我是文严。对于很多在大城市里辛苦打拼的外地人来说,一张暂住证时刻提醒他们,自己并不属于这个为之付出血汗、生活工作多年的地方。暂住证制度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限制了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在诸如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享有和所在城市人口同等的权利。近年来,中国一些地方开始先行先试,把居住证取代暂住证作为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过渡性手段,暂住证开始在中国一些城市退出历史舞台。
【主持人】有关情况让我们首先来连线新华社广东分社记者毛一竹,请她介绍一下。一竹,你好。
【毛一竹】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从今年1月1日开始,广东省开始全面采用“居住证”取代“暂住证”,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能不能给我们讲一下你了解的情况。
【毛一竹】好的。1月1日起,新的《广东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条例》实施。在广东省各地级市以上的派出所、公安机关授权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都可以办理居住登记和居住证。到2010年底,全省3000多万流动人口办理居住证将达到90%。根据规定,流动人口在广东将享有职业技能培训和公共就业服务、传染病防治和儿童计划免疫保健服务等七类公共服务,办理了居住证的流动人口还可以享有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出入港澳地区的商务签注手续等四类公共服务。此外呢,符合一定条件的还可以实现子女入学和申请常住户口。
【主持人】嗯。我们看到,当地很多外来务工人员都对居住证取代暂住证的举措表示欢迎,那么这到底能给流动人口带来多少真正的实惠呢?
【毛一竹】有专家认为,突出“服务”理念,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基本方向,但关于“五年入学、七年入户”,各地级市政府尚未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当一部分流动人口选择在广东省“落叶归根”,城市管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管理方式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必须要控制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总量,按步骤实现全面推进。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一竹从广东发回的报道。去年,上海率先实行了户籍管理新政,首批29名获得“居住证转户籍”资格的人员陆续拿到上海户口。另外,一系列让居住证“增值”的规定也给“沪漂族”带来更多的希望。下面我们再来连线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张梦洁。梦洁,你好。
【张梦洁】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上海“户籍破冰”改革已经产生了第一批受惠者,给我们介绍一下有关情况。对于这一改革,专家又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张梦洁】好的。去年2月,上海出台了户籍管理新政,凡是来沪创业、就业并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7年的境内人员都可以申请转办上海市的常住户口。10月的中旬,上海首批29位持有“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了相关部门的“居住证转户籍”的审查,拿到了“落户确认单”。 此后,“居专户”进入了一种常态化的操作。此外,上海还颁布了多项新政策,比如说去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当中就说道,持《上海市临时居住证》人员可以享受申领驾照、办理出入境证件、免费计划生育服务等多种“本地化”待遇。
【张梦洁】对此,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户籍之所以诱人,关键就在于它背后的公共资源。居住证转户籍新政的出台是户籍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不过,户籍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要一天资源分配不合理,户籍带来的种种矛盾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只有协调公共资源配置,实现全社会的一体化、均衡化、平等化,让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社会福利,才能从根本上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张梦洁从上海给我们发回的报道。从暂住证再到居住证,从居住证最后获得户籍,这一步步的跨越不仅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尊重和保护,更预示了城乡二元对立将逐渐被打破,资源均衡化会逐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