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普勒-11”中各行星的位置。美国科学家发现54颗“宜居行星”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2日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经过一年多的探寻,共发现了54颗“宜居行星”,可能存在支持生命的条件。不过研究显示,要从地球移居到那些星球,需要几百万年的时间。
美国“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1200多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2日宣布,“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经过一年多探寻,发现1200多颗太阳系外潜在行星,其中54颗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据新华社电 美国航天局“开普勒”太空望远镜项目首席科学家威廉·博鲁茨基2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1235颗新发现天体尚未确认均为行星,但预计其中行星数量占80%。
按博鲁茨基的说法,这些天体中,54颗处于“宜居区段”,可能适宜生命生存。
5颗与地球大小相当
根据美国航天局定义,处于“宜居区段”意味着一颗行星与母星保持适当距离,进而为它表面存在液态水提供条件。另外,“宜居区段”行星的表面温度大约介于零下17摄氏度至93摄氏度之间。
“54种可能性是个庞大数量,难以想象,”博鲁茨基说,“这样的数字令人惊喜,因为在这之前,我们一无所获。”54颗“宜居区段”天体中,5颗的大小接近地球,其他的与海王星或木星相当。
航天局官员说,1235颗仅是“开普勒”望远镜观测夜空繁星的四百分之一后所得数据,太阳系外潜在行星数量可能是这一数字的数百倍。
这意味着,系外行星数量越多,发现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越大。
“获悉‘开普勒’的这些发现让我今天感觉不同,”耶鲁大学天文学家德布拉·费舍尔说,“‘开普勒’揭开了我们了解太阳系外行星的盖子。”
“开普勒”望远镜的另一个发现同样令人鼓舞:1200多颗潜在系外行星中,体积较小天体数量多于较大天体。
有无生命难以确认
天文学界有一种观点,一个类似地球或火星、以岩石或其他固体为主要成分构成的行星是生命发展条件之一,类似木星的气体巨星则不具备这种条件。
博鲁茨基介绍,“开普勒”接下来的任务,是考察“宜居区段”行星是否具备支持生命的基本条件,例如合适的大小、成分、温度和与母星之间距离。不过,一颗行星处于“宜居区段”并不意味着它有生命存在。即便有生命,可能只是细菌、真菌或一些人类无法想象的生命形态,而非智能生命。
另外,这些行星距离地球太远,现有技术条件下,前往那里可能需要数百万年,于当下而言存在现实困难。
新行星系统
“开普勒-11”
据新华社电 美国航天局2日宣布,该局及多所大学的天文学家利用“开普勒”太空望远镜观测到一个奇特的行星系统,其行星绕恒星运行的轨道彼此非常接近。
天文学家将这一系统命名为“开普勒-11”。这一系统的恒星与太阳相似,它拥有6颗围绕其运行的行星,但其中5颗被“压缩”在相当于太阳系中水星和金星轨道间距的狭小空间内。这些行星比太阳系中的岩石行星——地球、水星、金星和火星体积大,但在已知的系外行星中,它们仍属“小个子”。
“它们被束缚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彼此接近的程度超过其他任何已知行星系统。”美国航天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科学家杰克·利绍尔当天在一个电话新闻发布会上说。
“很明显,这些行星从哪方面讲都与地球不相似”,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天文学家乔纳森·福特尼表示,“‘开普勒-11’系统中的低质量行星更像是海王星的‘缩小版’,而不是地球的‘放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