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新闻

爆炸谣言事件:谣言背后 万人逃离有原因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02-15

  中广网北京2月14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关注江苏响水爆炸“谣言”事件调查的最新进展。昨天(13日),响水县政府通报:2名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违法行为人被行政拘留。

  10日凌晨,因为“谣传”江苏响水县生态化工园区发生爆炸事件,引发周围村镇的万余群众产生恐慌并连夜自发转移,其间引发多起车祸,造成4人死亡、多人受伤。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发生爆炸的信息又是从何而来?昨天(13日)夜里《新闻纵横》值班编辑采访到了一位当地的居民老张。

  根据老张回忆,当天凌晨4时许,一阵电话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一个朋友在电话里告诉他附近的化工厂氯气泄漏,让他赶紧离开,等他出门一看,当时路上已经挤满了疏散的人群:

  老张:朋友打电话给我,说化工水要爆炸。我当时正在家里睡觉,把我儿媳妇、孙子、儿子和女儿喊起来,准备去县城。我们这个地方那天晚上跑有几十万(人)在跑。

  记者:你怎么知道是几十万人?

  老张:附近各个县都在跑,连云港市、盐城市,跑的人太多了,路上是人靠着人。

  在当地网上的论坛里,网民“铁罐子”这样描述了他的逃亡亲历:“我们一家四口跟着车流一起往南跑。在路上看见有好多拖拉机拉着满车人,车里有人裹大衣、有人裹被子,摩托车电动车也很多,还有人步行背着蛇皮口袋的……真跟电视上逃亡的场景一样。”

  据了解,传出爆炸谣言的陈家港化工园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园区内分布40余个化工厂,主要从事医药、农药、生物化工制品、石油化工等产品生产。

  新华社记者王骏勇在事发之后到达响水进行采访,他在昨晚接受《新闻纵横》采访时说,当时驱车穿过化工园区能够明显闻到多种异味。尽管“谣言”所指“化工厂爆炸”并未发生,但当地许多群众依然惊魂未定,因为据周边群众反映,当地平时也能闻到一些刺鼻的气味,有时甚至“连窗户都不敢开”。

  王骏勇:群众对化工厂的意见比较大,很多百姓都(疑惑)这个厂在行政审批各方面合不合法、合不合理,但化工厂对百姓生活确实有影响。我们进入园区也能闻到比较刺鼻的气味,目前,还不好说气味就是泄漏还是正常的气味,但百姓对这种情况心有余悸。

  附近村民认为化工企业有污染,对此一直颇有意见,而他们的疑虑和恐慌更来自于近几年园区发生的两起事故:2007年11月27日,园区内的江苏联化科技有限公司发生爆炸,致8人死亡数十人受伤;2010年11月23日,园区内的江苏大和氯碱化工公司发生氯气泄漏,导致下风向的江苏之江化工公司30余名员工中毒。

  在响水县提供的新闻通稿上记者看到:当地政府已经以“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为名,刑事拘留两人,行政拘留两人。那么什么样的行为才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记者昨晚就此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洪道德。

  洪道德: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宪法第三修正案,第八条增加了一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一种是编造,一种是传播。编造是无根据的。像化工厂已冒浓烟或散发出非常刺鼻的气味,对于不掌握化学知识、没有专业知识的人讲,加上过去又有过外泄事故,常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化工厂又出事了,这是正常人的(想法),不是毫无根据,应该是有相当根据。至于传播者,他可能不知道这个信息是别人恶意编造出来的,在这个情况下,他告知自己的好友,这构不成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罪。

  面对如此惨痛的教训,仅仅追查“爆炸谣传”的起源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兆林认为: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信任的缺失:

  丁兆林:这是官方渠道和小道消息在竞争过程中,官方渠道败给小道消息,导致这么多的人同一时刻相信谣传,而不通过正常渠道寻找信息并作出判断。这是可悲的事件,但绝不是简单的事,本质是信任问题。政府机构的工作是在平时,而不是在事后把几个散布谣言人的抓起来。散布谣言的人(或许)违反法律,应该受到惩罚,但如果反思这个事情,在民众中建立官方渠道的信任度才是问题的核心。

 




责任编辑: 王一辰视频来源: 东方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