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鄂尔多斯10月20日电 (记者唐婷)今天,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拉开战幕。研制具有自然环境感知与智能行为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验证平台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目标之一,交流和验证我国视听觉信息认知和计算的研究工作成果是此次比赛的主要目的。国内无人驾驶车辆研究领域近十家高校和研究院所携车参加了比赛。
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介绍,近年来,无人驾驶车辆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研究热点。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谷歌也投入巨资研制无人驾驶车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研发的无人驾驶车辆已于近期上路实验。相比之下,我国无人驾驶车辆及相关技术的研发目前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按照“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设定的目标,要在2015年初步实现无人驾驶车辆在真实道路环境完全自动驾驶,比如在一般自然环境中实现连续行驶200公里以上,其中人工干预里程<4%;在高速公路环境中连续行驶2000公里以上,人工干预里程<3%。
郑南宁指出,和上两届比赛相比,首次从封闭道路环境走向真实道路环境是本届比赛的一大特点。与国外研发的无人驾驶车辆主要依赖GPS信息和电子地图不同,我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要求参赛车辆依靠所搭载的摄像机等传感器完成自然环境感知,并检验计算机代替人处理视听觉信息的能力及效率。
据悉,无人驾驶车辆作为一类典型的智能系统,涉及认知科学、模式识别、智能控制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众多学科的前沿研究领域,其中自然环境感知和智能行为决策是实现无人驾驶车辆自主行驶的关键技术。本届比赛在约10公里的真实城区道路上进行,设有交通标识识别、障碍物避让、汇入有人驾驶车流和U型转弯等自主驾驶行为测试内容,综合测试无人驾驶车辆的环境感知和智能决策行驶能力。
出席挑战赛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何鸣鸿指出,该赛事不仅有利于推动我国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提升我国在无人驾驶车辆技术、未来智能汽车技术及相关产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