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国访谈

马少骅:为何不能把孙中山拍好拿奥斯卡奖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1-10-21

 

《辛亥革命》孙中山的饰演者马少骅接受中国网主持人采访

中国网:

  请马老师给我们介绍一下在《辛亥革命》这部电视剧当中您扮演的孙中山,我知道您已经是很多次扮演孙中山这个角色了,这是第多少次,您心里有没有统计过?

马少骅:

  孙中山演了几次了,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觉,不同的理解。

中国网:

  这部电视剧给您带来哪些新的感受?

马少骅:

  我更从他的内心去着手,更从这个人的思想体系去着手,更从他性格特征去着手。因为我们也演了一些其它的角色,一些人物性格上比较单一,比如内向、外在。孙中山不是,孙中山既有他内在的地方,也有他外化的地方,它是内外交接起来的,他比较宽泛、复杂,难以把握,这是我在塑造这个人物时的难点。

  第二个难点就是阴谋好演,阳谋不好演。就是特别光明的人我怎么去展现,而且要展现的可信可亲,肯定离不开两个字——真实。那么真实从何而来?剧本中很多语言说不好就成空话了,必须要言为心声。如何言为心声?我不敢说是把它掏透了,读懂了,否则我就出不来那种真实的情感。

中国网:

  您读了多少资料,包括孙中山先生的一些资料?

马少骅:

  就我手上的这些书,算下来大概五六十本,这些书都不断地在看,重点的书就不止看一遍,特别是在拍这个戏的过程中,要读了他的东西再展开想象,想象这个人是什么样,我必须把他“化”到我身上才能出来。是比较难,好在我们有那么多好的优秀演员在帮助我,所以让我完成了这个任务。至于完成的好与坏,就是我要谈的最后一个问题。

  每一个演员拍完戏总是想把自己的作品拱手献给观众,希望观众喜欢,也希望专家肯定,我说过,我拍戏是给老百姓看,同样也是给专家看,因为专家给我们认可,老百姓喜欢,这比什么都高兴。

中国网:

  观众的认可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

马少骅:

  戏拍完了在街上碰见一个人,人家最后走到你面前拍拍你,说我看你那个戏真好。就那一句话我就太高兴了。为什么呢?他认可你,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拍完《辛亥革命》之后还将继续努力。因为《辛亥革命》只是孙中山的前半部,我认为他的后半部是这个人更精彩的,就是救国,承担起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建立共和这么一个任务,是他后半部,一直到59岁死,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在现在的基础之上去完成那个任务。

中国网:

  您真的是把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特点都抓住了,而且对他后半生、前半生的一些不同领会得非常深刻。您刚才也提了一些愿望,如果有机会能够把孙中山后半部分的生活、工作当中的一些情况更好地通过影视作品展现出来。

马少骅:

  是这样的,我觉得印度能拍出甘地,中国为什么不能拍出孙文,印度拍甘地拿到奥斯卡奖,中国为什么不能把孙文拍好拿奥斯卡奖,他的事迹不比甘地差,他极其丰富,只要你去挖掘,这即便不是我演,是别的同志演,我也祝贺他们。

中国网:

  这个艰巨的任务我们交给倪祖明制片人和李伟导演,共同帮我们完成。同时我还得问您一个问题,您在饰演孙中山先生的时候,抓住了他哪些细致的特点,就是人物最有特色的地方,像眼神、手势,有没有一些吸引人的地方?

马少骅:

  有一个人叫吴相湘是同盟会会员,也是台湾研究孙中山的大学者,他就说了孙文“静如水,动如狮”,一旦安静下来听别人说话他是安安静静,就向水一样,他一旦说起话来他激情彭湃,所以“静如水,动如狮”是我给他找到了一个形象的定位。谢谢!

中国网:

  您能不能具体谈一谈,在影片的拍摄过程当中,您有怎样的感受,体会到怎样一种精神?

马少骅:

  因为我也是边拍边在感受,边拍边在琢磨这个人。比如说都知道孙文从画面上穿西装,实际上这个人很穷困潦倒,他根本没什么钱。民国政府成立(1912年)的时候,他在芝加哥穿的破皮鞋,他喝的咖啡是赊账的,这是有据可查的。他一手枕着筹款来的钱,他一手赊着帐,你说他过什么日子,他就那几件西装,你把他所有的照片翻出来,他就两三件西装,他没有了,他的衬衣领子都是假领,因此他个人生活和他要做的事情是很人性的。

中国网:

  经济上很穷困,但是在思想上却时刻牵挂着祖国的命运。

马少骅:

  对,他对所有来参加和他携手推翻帝制的,不管年龄大、年龄小的人,他都相敬如宾,不管是年轻的学生,还是比他大的,甚至和他年龄差不多的,他都是平等对待的。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一直到他1912年当总统的时候,他能够把总统让出来,我看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当权者做得出来,尽管他也是不太愿意,但是他让了,是无私的。“天下为公”这句话不是杜撰的,是他有感而发的。胡总书记在那天大会上说,给孙中山定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觉得定位的特别好。谢谢!

  更多访谈内容>>




  责任编辑: 佟静视频来源: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