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藏匿水产品市场 沪食药监局表示严厉查处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09-24  内容来源: 上海东方高清

为什么毛蚶、泥蚶、魁蚶等蚶类全年禁止上市?为何炝虾一年四季都禁售,而醉虾、醉蟹、醉螃蜞和咸蟹等仅在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才“叫停”?今天(22日),上海市食药监局巡视员谢敏强做客上海发布微访谈,对这些问题一一解析。

9月9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品种的公告》,其中明确,上海将继续季节性禁止生产经营高风险的醉虾、醉蟹等特定水产品;禁止食品流通、餐饮环节自行添加使用高风险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强调上海食品摊贩禁止经营生食水产品、现榨饮料、裱花蛋糕等食品品种。

为什么毛蚶、泥蚶、魁蚶等蚶类全年禁止上市呢?

谢敏强表示,以上这些蚶类对甲肝等病毒有富集作用,能将污染在水体中的甲肝等病毒富集在体内。1988年上海曾发生30万人甲肝大流行,主要是部分市民食用了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以及部分市民没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造成的。

“在食用蚶类的习惯上,上海与其他地方不同。”谢敏强说,上海人喜欢把毛蚶在开水里烫一下就食用或者直接生食,这种简单的处理或不做处理,不能有效杀灭甲肝等病毒,食品安全风险仍然较高。其实,一般要100度烧5-10分钟才能杀灭病毒,但这样煮出来的毛蚶口味就完全不同了。

谢敏强说,1988年以来,上海对蚶类的监测数据表明,蚶类至今仍然检出较高含量的甲肝等病毒。而自1988年市政府紧急下令,禁止蚶类水产品的生产、销售和运输以来,上海未再发生因食用蚶类而引发甲肝爆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因此这样的措施应该继续推行。

“得过甲肝的人不是有抗体了吗?能随便吃吗?”谢敏强提醒,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他说,人体免疫力分为终身免疫和暂时性免疫两种,甲肝抗体不属于终身免疫。像甲肝疫苗需要定期接种一样,并非一劳永逸,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醉虾、醉蟹5月-10月禁止制作和食用呢?

谢敏强说,虾、蟹容易携带肝吸虫等寄生虫和致病菌。而醉虾、醉蟹、醉螃蜞和咸蟹的加工主要是用酒、食盐浸泡。虽已有实验证明长时间浸泡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部分寄生虫和致病菌,但醉虾、醉蟹等加工不烧熟煮透,浸泡时间往往较短,难以彻底杀灭菌虫。

每年夏秋季细菌生长繁殖迅速,属于食物中毒、食源性传染病易发、多发的高风险时段,所以对上述食品实施5月1日至10月31日季节性禁止生产经营制度。

饭店是否可以在自己厨房制作呢?谢敏强表示,生产醉虾、醉蟹、醉螃蜞、咸蟹和醉泥螺需要具备严格的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要求和一定的技术、软硬件等条件,而流通领域食品经营者、餐饮服务提供者往往不具有此种条件,因此规定禁止食品流通、餐饮环节未经许可自行加工上述生食水产品。

但流通领域食品经营单位、饭店等餐饮可以在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醉泥螺全年均可)销售有预包装的、来源于有许可证生产商的成品醉虾、醉蟹等,并必须提供完整的票据。

为何炝虾全年禁售?生蚝能吃吗?

谢敏强解释称,炝虾制作工艺以活河虾为原料,加入酒、酱等调料几分钟后即供食用。这种制作加工工艺具有时间短的特点,没有标准的生产工艺和良好的加工条件,很难彻底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目前养殖类水产品的寄生虫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的感染率都很高。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决定全年禁止加工供应炝虾。

谢敏强说,生蚝不在禁止生产经营食品品种名单内。但是摊贩不允许销售生食水产品,所以也就不能销售生蚝。他提醒,即便到正规商家吃生蚝,也应注意新鲜程度。商家从加工完成到食用前,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安全。

死的河蟹、甲鱼、螯虾、黄鳝,千万别吃!

谢敏强说,河蟹、甲鱼等河鲜富含蛋白质,一旦死亡体内细菌迅速繁殖,数量几何级数增加,易引起食物中毒。且蛋白质被分解,很快就发臭,失去原有营养和食用价值。所以以往法规一直禁止,此次公告是重申。(新民网记者李若楠)

 

责任编辑: 刘璟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