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中国经济可实现7%-8%增长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0-15 内容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10月15日讯 记者孙磊 郜玉至)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央广网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第二场报告会《增长谈——大国增长的极限到了吗?》,今天上午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在报告会上为中国经济把脉问诊。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GDP总量跃升到世界第二,对外贸易总额即将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五年前,一场源于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4万亿巨量投入,把世界经济增长扛在肩头,冲击也随之而来:经济增速高位回落,投资拉动效率下降,对外出口持续低迷,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内外考验下,“唱空”之声频频出现,关于中国的增长故事是否已经完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报告会上发表了题为《迈向新阶段的中国经济增长》演讲。刘元春指出,本轮经济下滑不仅有结构性基础因素,也有周期性因素,中国未来依然可以实现7-8%左右的次中高速增长。但刘元春强调,在本轮全球性的本轮大危机和大调整中,总体上中国没有体现出“中国特色”,从GDP、贸易增速和CPI指标来看,中国的走势跟世界是同步的。因此,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不能在一个封闭体系中来寻找,而必须从全球结构性问题、周期性问题以及本国周期性问题、结构性问题等多角度来寻找。刘元春分析,新技术革命依然是过去20年全球经济增长高速发展的核心动力,而全球化是过去20年高速增长的第二引擎。因此未来,中国在新技术领域和融入全球化的过程中,仍然有广阔的纵深空间。此外,中国的比较优势也并没有丧失,比如在在劳动力因素上,尽管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但中国的劳动力供给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比如高学历人才的供给更加充裕,这些都孕育着新红利的来源。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发表了题为《全球变局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报告。张燕生将中国的发展划分为转折点,第一次是1978年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第三次则是2001年加入WTO。但是目前,中国再一次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需要形成新一轮的改革共识。张燕生认为,单纯拼速度的发展模式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中国经济未来必须摆脱这种路径依赖。对于如何判断经济增速的合理水平,张燕生表示,“好和坏的区别是,我们的速度完全可以降下来,但是结构优化的步子要走得快点,这样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结构优化驱动的经济,而不是速度驱动的经济。结构不优化,你是走不下去的。”而从目前数据来看,保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服务业逐步替代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化工建设,创造了更多的就业,这说明经济结构正在优化。张燕生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对外要高度重视美国主导的自贸区对WTO的边缘化,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对内,要注重推动“机会公平”的改革,凝聚社会共识。
十八大以来,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意象越发清晰——政府机构改革与职能转变大幕拉开,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限制政府有形之手,激发市场活力;加大反腐力度,苍蝇、老虎双管齐下;设立上海自贸区,打造对外开放升级版,探索应对全球贸易新体系之对策;货币政策稳健中更具警示,“不刺激”成为关键词,倒逼金融体系修炼内功。所有这些,彰显了决策者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智慧与决心。时值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下一步的经济改革、社会发展都备受瞩目。为迎接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精心策划推出《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希望通过此次系列报告会,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更好地彰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国家电台的责任与使命。
据悉《大国大时代——中国经济十月谈》系列时事报告会将连续举办十场,分十个主题,邀请厉以宁、龙永图、姚景源、李扬、刘伟、蔡昉、夏斌、张燕生等二十多位经济界著名专家学者,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理性分析和判断,积极引导舆论,树立大国信心。
责任编辑: 林凡凡 |
相关文章
- · 刘元春:中国经济未来可实现7%-8%增长[组图] [ 10-15]
- · 刘元春:我国经济处于回缓通道尚未触及底线 [ 07-15]
- · 刘元春:我国经济处于回缓通道尚未触及底线 [ 07-15]
- · 刘元春:4季度通胀形势的逆转是CPI关注核心 [ 06-09]
- · 人民大学刘元春:适当降低税率可以增加税收 [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