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乳企重组宜多发挥市场作用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0-25  内容来源: 上海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日报:乳企重组宜多发挥市场作用

 

    昨天,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肖春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了进一步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的企业兼并重组,着力提高产业的发展质量,提升乳品质量水平,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了推动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工作方案,目前已经报国务院,待批准后实施。有媒体报道,未来的重组方案目标是5年后,120多家国内企业整合为50家左右,前十大国产品牌奶粉集中度超过80%。

  中国乳品行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都曾经被寄予厚望,婴幼儿配方乳粉也进入城乡家庭,但在“三聚氰胺”事件后,它的形象与品牌几乎一蹶不振。与此同时,海外的洋奶粉乘虚而入,迅速占领了重要的市场份额。进而引发行业的大规模洗牌,不过,这个行业依然存在产业集中度低、自主品牌竞争力弱、高端市场有效供应不足、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缺乏信心等问题,质量安全还是存在隐患。

  这类商品涉及千家万户,牵连到孩子,极具敏感性,社会关注度极高,任何一点点问题都容易引发舆论的聚焦,而且“火力”不仅仅扫向乳品企业,也会指向监管部门。所以,行业主管部门有心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乳品行业的质量水平,这值得赞赏,不过也要注意,乳品的质量问题成因复杂,兼并重组不太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首先,中国的乳品出问题,确实有不少是因为生产企业小而乱,自身规模不上档次,质量管理也不到位,无论在奶源收购、生产过程还是售后服务方面都容易出问题。但是,兼并重组是否就必定促成企业优势的聚集?这个结论还是有待检验的。历史表明,即便是一些营业额超百亿的大型企业,也出现过质量问题并陷入困境。所以,营业额的叠加、生产线的合并,这种政府“主导”的规模扩张可能还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论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和企业意愿。

  其次,中国乳品行业是一个竞争相对充分的领域,有民企也有国企,消费者对于两大类企业的产品各有偏好,它们各有千秋。现在“有形之手”的大幅介入,是否会出现明显的“民资退出”现象也被外界关注。实际上,对于乳品而言,企业所有权是国家所有还是私人所有并不应该成为质量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未来的兼并重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留它的产权多元化,不是国企吞掉民企,也不是民企吞掉国企,乳品领域的这两类企业都曾经出现过质量问题,也都有希望在改进之后获得市场的认可。

  再次,乳品领域的国内品牌与国际品牌的竞争将是一个长期的局面,现在不少国内企业也走出去,收购和兼并海外的企业,这种尝试受到市场的欢迎,但是,所并购海外企业的产能尚无法满足中国本土市场的全部需求。所以,我们在乳品领域需要改进的不只是补充海外品牌,而是改善当下的乳品生产和监管流程,这既有企业层面,更有政府层面的责任。换句话说,在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同时,也应该积极提升乳品领域的监管水平,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强化对各大乳品企业的监督管理,没有谁可以因为身份与产权的特殊而豁免。严密的监管、严格的处罚,可能才是中国乳业自我救赎的最佳路径。

  此外,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乳品领域由政府部门推出行业的兼并重组方案并不是特别符合市场与政府的定位,不过,我们认为近年来乳品市场出现的乱象也一定程度说明了市场有失灵的情况,政府加强引导和监管是可以尝试的做法。但是,也要记住李克强总理指出的,“要更加尊重规律,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与社会的关系,经济领域要更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如石油、航空、通讯等领域正在进行的更加开放的尝试,高举市场化的大旗,打破既有的垄断局面,让社会资本、海外资本加入进来,才能真正激发市场的活力。

责任编辑: 刘颖颖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