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全面改革拒绝碎片化的修补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0-30 内容来源: 上海第一财经
第一财经日报:全面改革拒绝碎片化的修补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9日召开会议,讨论十八届二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此次会议决定,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于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
关于即将召开的三中全会,昨天的政治局会议透露了重要的讯息。会议认为,要集中全党和各方面智慧制定好文件,使之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其中的关键表述有二:一是纲领性;二是全面深化改革。
何谓纲领性文件?就是总纲和要领,就是在未来一阶段起到指导性作用的总的原则。中国的改革事业走过了30多年之后,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未来的改革如何推进,需要有明确的方向,需要在“纲”和“领”的意义上把握住原则。方向不清晰,改革就难有成效。
在当代中国的改革历史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了一次具有标杆意义的历史性会议。提及三中全会,人们很容易就联想到30多年前的那次重要会议。当改革事业进入到新的阶段,人们对未来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全面布局也有了新期待。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备受瞩目。
就在前两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一个政策建议(被称为“383”方案)意外走红。我们已在此前的社论中作过分析,认为这种走红并不让人意外,恰恰反映了社会对未来推进改革的深切期待。改革不能总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在深刻洞悉世情、国情的基础上做出全面部署,这正是纲领性文件的指导意义所在。
昨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用了“全面深化改革”来强调改革的深度与广度。这意味着,改革必须告别小修小补——碎片化的修补满足不了未来改革事业的需要。谓其全面,是要涉及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先进文化、和谐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谓其深化,是要拒绝浅尝辄止的改革,挠到痛痒处,在所谓的“深水区”里进行制度的革新。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冠冕的套话,而实在是时代形势所迫。一个转型中的大国,其国情之复杂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不必讳言,透过当前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的种种矛盾与问题,可以清晰地看出,我们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正面临着艰巨的考验。
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市场经济的变革之路仍在路上;社会领域的贫富差距问题愈加凸显,一些新矛盾、新问题还在积累;民主政治文明依然需要不断发展;某些地区已经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则在警告提升生态文明的紧迫性。倘若诸多难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中国梦的实现恐怕遥遥无期。而消弭矛盾与解决问题的不二途径,唯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改革是利益的再分配,也是新的活力得以释放的关键所在。
谈及全面深化改革,人们常常会强调改革的勇气与智慧。确实如此——勇气与智慧乃是改革能够成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二者缺一不可。没有勇气,不敢触及强势利益群体,改革的新局面如何能够打开呢?缺少智慧,改革事业莽撞推进,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如何竞相迸发?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如何充分涌流?发展成果又如何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不是一首浪漫的田园诗。政治浪漫主义无助于真正解决问题。全面深化改革的事业是全体民众的历史使命。执政者需要提升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决策者需要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基层组织则要起到夯实地基的作用。这个改革过程,也是充满利益博弈和不断奋斗的过程。
责任编辑: 刘颖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