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空气治理需要发展思路的升级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1-06 内容来源: 上海第一财经
人民日报:空气治理需要发展思路的升级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5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3年度报告》(又称气候变化绿皮书),认为社会化石能源消费增多造成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是我国近年雾霾天气增多的最主要原因,中国将通过5-10年的时间来改善目前大气污染的状况。
今年北方刚刚入冬就屡次出现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让这一问题不再是“北京麻烦”,而几乎是全国性挑战。中国雾霾成因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半年明显多于夏半年。尽管存在季节性因素,但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东部地区平均雾日数基本都在霾日数的3倍以上,而现在雾霾日数比例逐渐减小,特别是2011年和 2012年的霾日数均超过雾日数,这说明人为因素是造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与自然气候无关。
雾霾天气增多是一个发展阶段问题,西方国家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也曾遭受广泛的空气水体等污染,当然有一些小国本身经济结构比较偏重服务业,而中国这种人口规模巨大,城市人口密度高,又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空气污染不可避免。因为这个阶段充斥着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比如钢铁、煤炭、石化、电力等。而全国性的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建设导致到处是工地,再加上冬季供暖主要依靠煤炭,都会使一些地方雾霾频繁发生。
治理雾霾就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因此,空气治理不可能是环保部门独家可以完成的任务,而要整个国家发展模式的变革。但是,一种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人处于贫困线之下,创造就业的压力很大,而且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爬坡过程中,所以,为了发展必然会牺牲环境。
这种认识是“唯GDP主义”的衍生品,不可否认,这么大的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会牺牲环境,但是,当环境已经恶化到严重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甚至污染导致的负效应超过了发展本身,那么,这种发展和增长就是与国民的幸福背道而驰了。
一些城市当局往往将空气污染归咎于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从而采取限制人口流入和限制汽车数量的政策。这是因为地方政府不愿放弃造成雾霾的经济发展方式,而要求城市居民承担不合理的成本,但这些措施却无济于事,人和车不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尽管汽车越少会越绿色。世界上有很多城市人口密度和汽车保有量都超过北京,但没有出现雾霾天气。
中国的重工业、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建设基本已经处于顶峰阶段,能耗上升主要驱动力将会降低,政府应该推进经济转型,而不是继续依靠粗放式发展,否则,不仅环境恶化,经济也将面临危机。所以,中国到了不得不改变发展方式的时候了,政府正在积极抑制过剩产能,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效率,这对环境治理是一个好的消息。但是,在环保领域中国还需要体制创新与技术提升,环境污染治理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 刘颖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