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新闻资讯

卫计委:今冬不排除人感染H7N9可能性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1-06  内容来源: 央视国际

卫计委:今冬不排除人感染H7N9可能性

 

    人民网北京11月4日电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今日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对关于调整部分法定传染病病种管理工作的解读”。卫生计生委表示,此次国家将人感染H7N9禽流感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主要是出于对疾病监测报告和防控工作进行规范化和法制化管理的需要。截至今年8月,我国内地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34例,其中死亡45人,病例分布于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2省市42个地市。入秋以来,全国发现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至目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绝大数呈散发状,尚未发现有效人传人的证据。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由于我国城乡活禽市场交易普遍存在等现象在短期内难以消除,专家分析认为,不能排除我国内地继续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散发病例的可能性。

    卫生计生委表示,国家是按照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两种传染病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的危害程度以及采取的控制措施,经过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综合考虑后做出调整的。调整后,甲型H1N1流感由乙类传染病调整为丙类,归为季节性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由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调整为乙类传染病乙类管理;人感染H7N9禽流感则纳入国家法定传染病管理。调整后,卫生(卫生计生)部门对这两种疾病的管理措施也会进行相应调整。例如,对于甲型H1N1流感,将同季节性流感防控一样,重点是监测疾病流行趋势和流感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对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医疗机构发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时,病例报告时限从原来的2小时调整为24小时,不再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具体见问题1答复),而是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且调整并不影响公众的个人预防保护。公众可以通过查阅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信息,或向这些机构进行咨询,及时获得自我防护知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自我防护措施。

    卫生计生委介绍说,目前,我国共有39种法定传染病,其中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对不同等级的法定传染病,卫生(卫生计生)部门均依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预防控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报告时限。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传染病后,要在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于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则要求诊断后24小时内进行报告。二是防控措施。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

    对于公众而言,当发生不同等级的传染病疫情时,首先由于不同疾病的传播、感染方式不同,个人预防、防护措施也有很大差别。公众可以通过查阅官方网站、官方微博信息,或向这些机构进行咨询,及时获得自我防护知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自我防护措施。其次,不要轻信一些不实报道和谣言,理性对待。更需强调的是,应该遵守《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规定,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采取的防控措施,保护自身及家人健康,维护公共安全。

 

责任编辑: 孙婉露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