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中国青年报:从比特币想到郁金香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1-25  内容来源: 上海东方高清

中国青年报:从比特币想到郁金香

 

    在有文字记载的世界金融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发生在1637年的荷兰,被称为“郁金香泡沫”,或者“郁金香效应”,亦或“郁金香热病”。如果谁想在通俗有趣的故事中轻松了解那场金融危机,可以读一读大仲马的小说《黑色郁金香》;如果谁想文雅学究一点,不妨看一看查尔斯·麦凯的著作《异常流行的幻象和民众的疯狂》。

    1593年,一位名叫格纳斯的荷兰商人将郁金香从土耳其进口到荷兰。起初,欧洲人称之为“梦幻之花”的郁金香,因价格比较昂贵,只是在比较富有的植物学家和花卉爱好者中流行。但到了1634年左右,随着大量投机资金的介入,郁金香却成了被“爆炒”的对象,价格一路飙升。

    1635年,有名贵郁金香单株可卖到1615荷兰盾。当时,一头公牛的价钱是120荷兰盾,454公斤奶酪值120荷兰盾,而荷兰人的年平均收入为150荷兰盾。1637年年初,郁金香价格涨得更是令人心惊肉跳,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竟然卖出了6700荷兰盾的天价。当时,用这笔钱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上的一幢豪宅也不在话下。

    最终的结果是,在1637年2月的一天,一直狂涨的郁金香价格突然掉头暴跌,已被吹到大得不能再大的荷兰金融泡沫一下子迸裂,许多投资人在这次金融海啸中弹指间血本无归、倾家荡产。

    郁金香泡沫引发了世界第一次金融危机。若简洁地概括其原因,无外乎“群体性”没完没了的贪婪投机,再加上“精英性”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比方说,17世纪的郁金香热潮中,荷兰人几乎是全民参与的。郁金香走进了股票交易所;名贵郁金香就像公司股票一样被切割成一克一克(一股)地卖;商人之间击鼓传花式地倒卖郁金香合约,犹如现代人买卖期货一般……

    教科书已将“郁金香泡沫”当作历史经典案例分析,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今学了案例的金融骄子们就一定会吸取其中的历史教训。不然的话,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奇才们,为什么还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挖空心思地一味专注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直至引爆 2008年的美国金融海啸呢?

    现在,美国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伤口尚未抚平,在美元不断贬值、欧元风雨飘摇的时候,一种令人抓狂的新“货币”——比特币,却悄然搅起了又一股金融旋风。11月19日,在日本Mt. Gox交易平台上,每枚比特币的最高价攀升至900美元;在中国BTC China交易平台上,竟然摸高至6989元人民币。而2012年年底,比特币的价格还只有13美元左右,涨幅高达6923%。比起1637年的郁金香,比特币的涨价本领一点儿都不逊色。

    比特币(Bitcoin,简称BTC)是一种加密电子虚拟货币,2008年11月由一位化名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人首先提出,目前几乎成了一种全球通用的电子货币,可以交易,可以购买商品,也可以兑换成美元等传统货币。但与美元、欧元和人民币等传统货币不同的是,BTC不依靠国家货币机构发行,而是基于一套密码编码,通过复杂计算产生。

    2009年1月,第一批50个BTC问世。按照规则,BTC的总量为2100万枚。第一个四年产生总量的一半,即1050万枚,第二个四年将产生总量的四分之一,以此类推,总量将在2140年全部完成,以后再不增多。

    BTC 产生之初,支持者只是相互间玩电子货币游戏,1美元可以买1000多枚BTC。但2010年5月21日,BTC迎来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那一天,一位网名为Laszlo的人,用1万个BTC(当时相当于25美元)购买了Pizza优惠券。这桩买卖标志着BTC像真正的货币一样具有了支付功能。如果那位卖 Pizza优惠券的人将1万个BTC保留到今年的11月19日,其价值是900万美元。三年半时间,25美元翻了36万倍,涨幅何等惊人!

    如今,德国承认了BTC的合法性,加拿大开设了第一台BTC自动提款机(ATM),美国也说BTC等“虚拟货币提供了合法金融服务,并有可能提高全球商务市场的效率”。所以,BTC的前景被越来越多的人难以想象地看好,有人甚至预言一枚BTC可以值数万美元。

    应该说,BTC的出现,算得上一种金融创新。如果正常而理性地运转,它能促进金融、贸易和经济发展,这将是民众之福;但如果沦为投机分子爆炒的目标,则必定变成民众之祸。

    300多年前的“郁金香热病”只是历史一瞬。但愿这种曾在荷兰流行过的“热病”不要在当今世界再次复发。

责任编辑: 刘颖颖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