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东方早报:“延迟退休”的理由还成立吗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3-12-04  内容来源: 上海东方高清

东方早报:“延迟退休”的理由还成立吗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上月末公布的“2003年到2012年全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情况”告诉我们:2003到2012年十年间,我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总人数年均增长8.2%;抚养比,即参保职工人数与离退休人数之比,在2012年达到3.09,年均增长0.7%;到2012年底,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2968亿元,比2003年增加21204亿元,年均增长33%。具体到2012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为18363亿元,财政补助 2430亿元,职工基本养老总支出14009亿元,养老保险基金当年结余6757亿元。

    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其中又有多少利好消息呢?

    对此,有专业研究机构作出了这样的乐观评价:“从公布的情况看,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每年都有结余,即使不算财政补助,近年来也是收大于支,不存在社会上猜测的‘养老金收不抵支’或‘全靠财政补贴’说法。据了解,由于养老金尚未实现全国统筹,有的省份收大于支,有的省份收不抵支,故需要财政对部分省份予以补贴。”

    同样,中国人民大学的郑功成教授也乐观地预测:“根据我们的研究测算,我们三十年内都不存在收不抵支的问题。三十年后,到了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到了支付的高峰,有可能出现年度的收不抵支。但是我们现在的储备基金就是为了应付将来某一年收不抵支拿出来弥补的。”

    综合以上种种说法可知,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基金简直就是“形势一片大好,好上加好”。总体而言,近年来都是收大于支的,仅仅是“有的省份”收不抵支而已。年初中国社科院发表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曾经提供了一个数字:好像还有14个省份收不抵支。同时,这份报告也提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省份数量越来越少”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上述数据告诉我们的最令人大跌眼镜的“利好消息”是:以养老保险基金2.3万亿元的累计结余与养老金个人账户2.2万亿元的“空账”相比,从总体上看,“空账”已被“填补”,官方的说法应该叫“做实”。当然,网上还有一个数据,就是2012年“空账”是24859亿元。而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是22968亿元,两者之间还差1891亿元。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几年一直压得养老保险制度喘不过气来的“空账”问题的解决,毕竟是指日可待,只等捅破这张纸了。何况,还有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11060亿元作为后盾。

    按照一般的逻辑,接下来,应该是把总体实现“做实”的个人账户进一步“做实”到个人,使每个劳动者现有的个人账户从“虚拟账户”逐渐转变为具有个人产权的名副其实的金融账户。然后,就可以把“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分离开来,前者成为“基础养老金”,后者可与企业年金合并,成为“补充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讲求公平,补充养老金与效率挂钩,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发展趋势。

   “补充养老金”独立且具有个人产权,这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步骤。现在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哪怕是“总体做实”了,个人产权也是得不到承认的。最典型的例子是,今年4月,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党委书记戴相龙披露,2012年广东省等地区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运营的地方养老金,投资回报都在 9%以上。但若论及相关回报是否应该落实到参保者个人账户中,答案却是否定的,这笔钱不能落到个人头上。

    因此,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累计的资金,实际上已经变成一笔与账户持有者没有直接关系的政府基金。政府如果将其用于直接投资,恐怕还说得过去。但如果要投入股市,恐怕就有点不妥了。股市里突然来了一支“国家队”,别人就没法玩了。所以个人账户的个人产权是非常重要的,把相关基金投入金融市场时,对运作资金的金融机构的选择,每个账户持有者都应发表意见。

    另外,这些年来,围绕“延迟退休年龄”的争议,除了相关官员和专家常说的“国际趋势”以外,最重要的“实证”就是“空账”了。这样的争议,使公众陷入迷茫中。因为官方的种种说法,怎么也难以自圆其说。一边是来自政府部门的声音说,养老保险基金“不差钱”。除了一些个案,事实上,真正缴了费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也确实没有领不到养老金之虞。但同样也有具官方背景的研究机构大造舆论称,“空账”如何如何,“缺口”如何如何,由此得出结论,必须要“延迟退休年龄”。这样造舆论的结果,使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产生了怀疑,甚至怀疑自己交的养老保险费全都被贪污了,挪用了,浪费了。这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实在是难以估量的。

    现在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虽然也还可能有些许水分,但在总量上相信是不大能出大错的。不管这算不算“改口”,公众大概都希望这是一个“质变”的兆头,若今后再提“延迟退休年龄”,哪怕是“渐进式的”,还有什么“科学依据”呢?呵呵,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刘颖颖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