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 2016-08-17 08:52:29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颖颖  |  责任编辑: 刘颖颖

苗族银饰:穿在身上的文化遗产

 

今年4月,一部名为《走进贵州苗寨》的纪录片刷爆了法国人的社交网络,首播吸引了超过500万法国人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居住在中国西南部村寨的少数民族——苗族的生活,其中“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的美丽的苗族姑娘打动了许多观众。其实,苗族姑娘不仅能歌善舞,她们节日盛装上满身的银饰也非常引人瞩目。

苗族姑娘为何钟爱银饰?这要从历史说起:相传在中国古代,苗族人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一带,由于长期的战争,全民族进行了数次大迁徙,最后定居在西南地区。在迁徙过程中,苗族人把家产换成银子,打造成银器方便戴在身上。他们认为银器可以辟邪,还能去毒,让家人远离灾难。如今,苗族人已经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但银饰依旧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节日庆典,婚姻嫁娶的重要时刻,苗族姑娘会从头到脚穿戴上银角、银链、银圈、银衣、银镯等银饰。一身行头少则七八斤,多则二三十斤。但苗族姑娘不觉得繁重,她们认为这是自己最美的时刻。

银饰的造型和图案,展示了苗族人的图腾崇拜。银角,是苗族人最重要的银饰之一。它犹如一对伸展的大水牛角,高度几乎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这个奇特的造型,源自苗族祖先蚩尤的形象,意在纪念祖先,希望获得其保佑。除了蚩尤,苗族人把蝴蝶尊称为“蝴蝶妈妈”,把枫树看作是神树。所以,蝴蝶和枫树也是苗族银饰里最常见的图案。由于大迁徙,苗族人的文字逐渐丢失,除了山歌和口传,他们通过服装上的刺绣、银饰图案来传承自己的历史文化,所以银饰被称为苗族“穿在身上的史诗”。

苗族姑娘美丽的银饰,少不了银匠手艺的巧夺天工。苗族银饰锻制工艺是世代相传的,由于生产条件的限制,工匠对银饰的加工过程全靠手工,因而练就了高超的技艺,甚至能拉出比头发丝还细的银丝,使得每一件银饰都是独一无二的精工之作。正因如此,苗族银饰手工锻制技艺已于2006年被列入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被列为三十项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经过祖祖辈辈的积累和流传,许多苗族姑娘都拥有一套自己的银饰。她们头饰上的银片颤动发出的沙沙声,胸前项圈的叮当撞击声,是节日里必不可少的音乐。一件小小的饰品,不仅仅是单纯的工艺品,它是苗族历史文化的印记,更凝聚了苗族的民族灵魂。

 

责任编辑: 刘颖颖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