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对基层行政机构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

发布时间:2018-03-05 11:16:4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卫  |  责任编辑:鲁楠

 

加大对基层行政机构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的支持力度(胡卫)

摘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为此建议:规划支持。组织编制辖区30年污染防治规划。考核支持。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作为考核重要因素。宣传支持。加大公共媒体中环保型公益广告的播放频次和专题节目的投放数量。人力支持。共筑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战线。财政支持。创新资金来源,确保污染防治的财政资源。技术支持。授之以渔,使基层机构的污染防治工作少走弯路、事半功倍。

 

 

一、背景情况
近年来,国家在污染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切实有效的工作,空气、水域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2014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对污染防治工作和执法行动给予法律支持,并通过去落后产能等措施推动PM2.5指数逐年下降;2016年推出的“河长制”对水域严控排污、强力治污方面起到积极作用,2018年1月已全面启动“湖长制”改革任务。
二、问题分析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但落实政策的基层行政机构(街道与社区、乡镇与行政村)要想真正做好污染防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难度仍然很大,主要面临三大问题:
1.环境破坏非一日之寒,污染防治取得全面胜利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干部任期内较难获得显著成效。
2.污染防治错综复杂,覆盖的问题范围广、项目多、差异大,并涉及生产、生活习惯和多方利益。
3.基层行政机构势单力孤,“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普遍缺人少资金,事多任务重,落实污染防治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专业指导。
三、对策建议
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蓝天、白云、碧水、净土的美丽中国,以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卓越心,给予基层行政机构做好污染防治工作的更多实际支持,建议如下:
1.规划支持
各地党政负责人作为污染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环保部门作为规划编制的第一责任人,本着“为国家负责、为自己积德、为子孙造福”的理念,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持久战”准备,组织编制辖区30年污染防治规划,将规划分解细化为几百、几千项可量化、可落实、可追踪的具体工作,突出重点(如垃圾强制分类、土壤净化、排污达标、原生物种保护等),明确时间节点和里程碑目标,每年编制规划落实评估报告,在任期、人员变更时实施规划滚动修订。
2.考核支持
各地党政负责人所承担污染防治工作的规划目标达成情况作为其任期考核的重要因素,明确要求其分类、分时踏实推进,切忌搞短期高光、成效反复的“运动”。对于表现突出的组织和个人应给予嘉奖并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
3.宣传支持
通过微信、微博、公交、地铁、电视、广播等媒体持续宣传污染防治理念,加大公共媒体中环保型公益广告的播放频次和专题节目的投放数量。一是为污染防治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造势;二是逐步扭转大众生产、生活习惯,深入人心;三是让社会了解最新工作成果,坚定“持久战”的必胜信念。
4.人力支持
汇聚多方力量,共筑推动污染防治工作的统一战线。一是加强与公检法、环保专业执法队伍的联系,形成常态化的执法合作机制。二是将政府职能转型中的冗余人员充实到污染防治的管理和服务队伍中,将工作做实做细。三是充分利用老人等社区志愿者,在参与污染防治的同时,将信息带到更多家庭。四是给企业提供宣传机会,鼓励其轮流派遣员工参与。五是加强对以上人员的环保、法律、社会服务等知识培训。六是扩大污染防治相关专业的细分专业和招生人数,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5.财政支持
创新资金来源,确保污染防治的财政资源。一是加强预算管理和审计保障,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在转移支付等政府拨款中明确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三是由辖地公益基金提供专项资金。四是执法罚款所得直接纳入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五是鼓励民间参与,开办网络众筹专项公益产品,缓解政府财政压力。
6.技术支持
授之以渔,使基层机构的污染防治工作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一是体系化引进日本、德国等国家污染防治的先进经验,拆解、分析、选择其中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内容,编制、下发指导手册,作为基层机构开展工作的重要参考;二是从地域差异、经济特征、发展阶段、人文环境等方面,由环保部在全国范围总结出适应不同情景的多套当前最佳实践,建立分享网络,让各地学习、借鉴,并在实践中总结、优化并再分享,不断更新最佳实践;三是鼓励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四是鼓励环保公益组织的发展,邀请公益组织现场指导,手把手培育本土化队伍;五是将环保管理和服务工作,作为公务员出国考察的学习要素。

 

责任编辑: 鲁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相关文章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