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义务教育布局调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8-03-05 11:23:16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卫  |  责任编辑:鲁楠

 

关于加快义务教育布局调整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提案(胡卫)

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隨迁子女增多,生育政策调整,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逐步凸显,城区中小学尖锐的入学矛盾和大班额现象越演越烈,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生源呈递减趋势。为此,建议:优化资源配置,使教育布局科学合理;加大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推动人事体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城乡、区域、学校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建成覆盖城乡、更加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一、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结构的调整取得很大进展,义务教育的地区布局在公平方面有了进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农民进城务工人员隨迁子女增多,生育政策调整,尤其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我国义务教育现有布局正面临城市人口形势变化、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等多方面的挑战。据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42亿人,其中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394.77万人,然而与之相配套的中小学建设却远远没有跟上,比2012年减少5.22万所。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逐步凸显,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差距仍较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城区中小学尖锐的入学矛盾和大班额现象越演越烈,边远地区农村学校生源呈递减趋势,“小班额”问题越来越严重,部分村级学校甚至成为“空壳校”,造成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例如,深圳市2018年公办小学一年级学位缺口6.1万个,公办初一学位缺口0.3万个,多个区学位缺口巨大。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也成为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
二、原因分析
1.城区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由于城镇化进程和城镇教育资源与农村教育资源的落差,大量农村生源涌进城镇,造成公办学校生源爆满,教育供给与城镇化趋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教育均衡、持续、健康发展。
2.城乡间差距制约教育不公平。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下,城市几乎聚集起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多数农民家庭在承担子女教育费用时表现出相当的困难。另外,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令流入城市的农民工随迁子女无法获得与城市人同样的权利和福利。
3.教育投入制度不合理。教育制度安排和财政投入总量的“城市倾向”和国家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体制,使农村的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证,加剧了教育不公平。
4.重点学校制度导致校际差异。重点学校制度由来已久,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快出人才的办学效益,但同时带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特别是今天大量示范校的涌现,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三、对策与建议
1.优化资源配置,使教育布局科学合理
从人口和地理位置、学校的空间布局、适度规模、学制设置、平均覆盖户籍人口、平均密度等方面,综合考量我国城乡校点布局。要满足教育规模的整体需要,满足教育规律的基本要求,满足就近入学的愿望,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义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教育布局规划要结合城镇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不断修订完善布局调整规划,力争规划科学、务实、起点高、标准高,兼顾实用性与前瞻性,并注重留有余地,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2.加大投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依法落实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坚持保基本、兜底线、补短板、促公平、抓关键、提质量,更多向农村、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向义务教育倾斜,向基层教师和困难学生倾斜;加大对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确保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尽量缩小县与县、校与校之间的差距,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财政支持。
    3.推动人事体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要实现教师配置均衡。合理配置教育人力资源,实施教师轮岗制,健全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机制和正常的教师补充机制,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编制向乡村小规模学校倾斜,根据部分农村学校班额小的实际,打破师生比的限制,配齐配足教师,特别是缺科教师,保证农村学校师资。二要完善交流培训机制。国培计划要继续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实施城乡学校结对“捆绑”管理,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的流动。加强校际之间横向联动活动,即联合研究课题、联合开发校本课程、联合组织专题教研活动等。三要创新教师聘用录取机制,改变只注重书面考试,不注重综合表达、教书育人能力的现象。
    4.规范管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把均衡化发展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消除区域、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构建均等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提高城乡教育一体化水平。注重从整体上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水平,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缩小校际差距。一要探索集团办学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较好学校,可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等措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合理分流大班额的学生,以满足城乡家庭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和需求。二是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鼓励民营企业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县城创办中小学,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事业,政府在用地、税收、项目审批核准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优惠。三要不断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切实加大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强校对弱校的“经验传输、文化共建、师资互派、资源共享”等形式,促进城乡学校和城镇强弱学校的均衡协调发展。四要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建设免费开放的基础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民族和边远贫困地区州县级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全覆盖。

 

责任编辑: 鲁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相关文章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