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思维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5 11:24:32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鲁楠

 

以系统思维推进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面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国家吹响了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扶贫攻坚的集结号。调查显示,在各种致贫原因中,除了因病、因伤、因残致贫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失学致贫。“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当前扶贫的重点是要把连片特困地区的教育发展好,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切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根源。
在河南、四川调研时发现,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面貌有了新变化,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一些贫困地区农村“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部分地方农村“黄赌毒”盛行,社会风气和基层治理存在问题;与县城学校“超大化”、“大班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村“麻雀学校”和“空巢学校”大量出现,有的学校总人数不足百人,农村学校大规模撤并,一些由政府投资、各界募捐建设而成的学校闲置,变成了养鸡场、养猪场、养鸭场……
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未来和希望。美国著名学者菲利普•库姆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发展中国家农村地区常常像半干旱的教育荒漠一样而没有教育质量可言,不但教师通常都是水平最低的,而且贫穷儿童的比例也很高,这些儿童真正需要最好的老师,然而他们却是最后才得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要促进其均衡健康发展,依靠单一的举措难以奏效,必须多管齐下,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
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建国以来,我们长期都是农业反哺工业、农村反哺城市、农民反哺市民,农民为城市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农村土地产权的缺失和城乡单向一体化,导致农村日渐荒废,进而造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向城性流动”。今天国家推进攻坚扶贫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是需要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市民反哺农民。眼下,乡村学校处于教育体系的末端,规模小、条件差、位置偏、经费少,属于弱势群体,处在劣势地位。在此背景下,财政投入理应向老少边穷岛地区农村学校倾斜,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引导教育相关专项转移支付向贫困地区倾斜,给予贫困县更多的分税政策倾斜,保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同时,逐步考虑免除连片特困地区高中生的学费和杂费。
二要加强农村学校均衡发展的标准建设。首先,要建立生均经费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统一确定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经费分担机制。其次,要建立校舍建设标准。根据学校规模和教育教学要求,加强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使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等教学设施满足基本教学需要,宿舍、床位、厕所、食堂等生活设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同时,要制订完善师资队伍标准,使其数量、质量和结构配置趋于合理。2015年在四川凉山调研座谈时,许多农村学校教师表示愿意留下来任教,只是希望能够解决住宿问题,他们十多人挤在一间宿舍,一开门里面的气味就扑鼻而来。对此,要为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改善其住房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使农村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三要发挥城市优质名校对农村学校的帮扶作用。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教育资源城乡共享,教育要素在系统内、城乡间合理流动。我国普及义务教育走的是“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道路,城市率先发展形成了一批重点校、示范校、星级校等优质学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优质名校要肩负起支持农村薄弱学校的社会责任,责无旁贷地向薄弱学校输出资源。开展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城市优质学校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对农村受援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指导、帮扶、监测,促使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要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基层治理能力。解放前,农村乡绅德高望重,重视耕读传家,通过宗祠进行启蒙教学,内容以村规民约、风俗礼仪、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等为首选,紧贴农村实际。但是,在建国之后的历次运动中,乡绅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传统文脉遭到了破坏。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社会治理面临新挑战,亟待提高农村基层治理水平,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形成良好文化氛围,抵制不良社会风气。要开展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活动,引导农民成立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发挥乡规民约的积极作用。此外,要发挥农村学校的文化传播功能。梁漱溟曾指出,乡农学校的所有教育内容应该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陶行知先生亦认为,农村教育应该教化农民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淳朴民风。农村学校可以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农民培训、科普讲座等等,努力成为乡村的文化学习中心。
五是加强农村完整家庭建设。现在农村劳动力集聚城市,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攀升,一个家庭四分五裂,父母在不同的城市,孩子在不同城市。调研时我曾去过一个农村孩子家里,兄弟俩竟然在两个不同的城市生活,弟弟在四川,哥哥在焦作,他们的父母也不在同一个地方务工。家庭教育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出现的种种问题往往是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给孩子带来的心灵创伤引起的。因此,让父母能够承担起对子女教育的责任、监护人的责任,加强完整家庭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顺应产业转移升级需要,通过农村自身的发展,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使他们回流,重建一个健全完整的家庭。另一方面,以人口流入地政府为主,解决随迁子女的入学和就业难题。落实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资金随学生流动可携带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利益,让更多的农村留守儿童跟随父母进城,促进完整家庭建设。

 

责任编辑: 鲁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相关文章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