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提案

发布时间:2018-03-05 11:48:0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卫  |  责任编辑:鲁楠

 

关于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提案(胡卫)
摘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目前,各行各业在职学习与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为此,需要倡导并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保障劳动者的每周学习时间;加大学历提升和培训的支持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成效;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面向劳动者发展需求的学历与非学历、线上与线下、素质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平台;再设计再丰富劳动者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同时,明确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可以说,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是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人力资源基础。OECD研究显示,学习时间、受教育程度、在职培训量、岗位性质等因素,对于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各行各业在职学习与培训存在诸多问题,不利培养和造就创新型高素质。
一是劳动者的有效学习时间明显不足。进入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由于工作繁忙、家庭时间分配等原因导致学习时间不足。以物流快递人员为例,2017年《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电商物流与快递从业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调查中,62.2%的人平均每天工作时长8-10小时,24.46%的人在10-12小时,12小时以上的占13.34%。业余活动调查中,50%的人选择休息以缓解疲劳、恢复体力,20.17%人锻炼身体,19.14%的人上网,只有12.77%的坚持学习,反映出在有限的业余时间内,从业人员以休息为主,学习时间偏少。
二是劳动者的培训机会及经费都偏少。据上海市进行的某项终身学习调查显示,在劳动者培训机会方面,有三成受访者认为单位提供的学习机会充足,有35%的受访者则认为不充足。单位对员工与工作相关教育或培训提供的经费支持并不多,68%的受访者认为单位提供的经费不足培训费用的 20%;从劳动者的培训经费来看,相对于其他行业和劳动者,私企、个体户和其他从业者得到的培训经费支持较低,工人和基础职业从业者得到的培训经费支持较低。
三是劳动者“做中学”环节严重缺失。据挪威学者丽芙•斯托伦的研究,“做中学”是衡量劳动者创新行为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将已有的经验知识运用于新任务环境中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上海市对3038位劳动者的调查显示,劳动者“做中学”的数量比例远低于OECD国际组织中22个国家的平均水平,上海劳动者“做中学”的数量比例为21.2%,而OECD国际组织中22个国家平均比例为57.5%。可见,劳动者“做中学”的比例明显不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在新形势、新时代、新要求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都亟需培养培训千千万万在工作中展示创新行为,在工作中采用积极的、创新性的学习策略的创新型高素质劳动者,这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为此建议:
一是倡导并推进全民终身学习,保障劳动者的每周学习时间。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的要求,不断增加全民的终身学习机会,促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不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市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人人要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终身学习环境。在一些城市,试点规定企业、行业劳动者的每周最低学习时间标准,保障全民的终身学习时间。学习借鉴上海等城市持续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经验,倡导全民阅读,持续倡导、推进全民终身学习。
二是加大学历提升和培训的支持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培训机会,提高培训成效。“十三五”期间,切实加大对于企业行业劳动者在职培训、学历提升的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财政和各级地方财政对于劳动者在职培训和学历提升的有效投入;通过问责、经费支持、购买社会机构服务等方式多渠道支持与落实劳动者的在职培训。在提高培训成效方面,可试点实施通过向劳动者发放培养券的方式,将培训机会落实到一线员工,保障劳动者的培训机会。
三是整合多方资源,建立面向劳动者发展需求的学历与非学历、线上与线下、素质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训平台。通过大数据的行业监测、定期了解城市发展、产业升级给劳动者带来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技能挑战,整合政府、社会、市场、行业等多方资源,建立适切于劳动者学习需求的培训平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培训相结合,素质提升与技能培训相结合,通过有效、便捷、长效的培训平台为劳动者的终身学习和在职提升提供条件。
四是再设计再丰富劳动者的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上,增加关于劳动者创新思维、创新素养的相关培训;在培训方式上,企业行业应不断丰富(再设计)劳动者的工作内容,为不同成长阶段的劳动者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工作环境,如提供更多“做中学”的机会;让劳动者有机会将过去的经验和知识运用于新任务、新环境。

 

责任编辑: 鲁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相关文章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