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工作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8-03-05 11:49:2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胡卫  |  责任编辑:鲁楠

 

关于改进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工作的建议(胡卫)
摘要:建议教育部门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工作,针对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存在的缺乏针对性、内容过时、流于形式、造假作弊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师训内容应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学实际需求,具有适切性;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兼顾各学段、各学科、各年龄段教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及时反馈,具有即时性;根据各地不同区情,因地制宜。

 


一、背景及问题
教育发展,关键在教师。如何培训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未来。然而在教师培训方面,当前还存在一定问题,某些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就属此列,表现为:
1.培训走过场,形式单一,乏味无趣,完全流程化、形式化,缺乏培训的实效性。当前本市教师的网上研训就是让教师看视频、论坛里回复帖子,只要回复,不管内容如何,就算完全一样,也能合格,很多作业也让培训教师代批改,完全走过场,毫无实效可言。
2.逼得教师造假作弊,恶化教育生态,丑化教师形象。因为培训有相应学分,且与教师考核挂钩,逼得所有教师为了拿学分而造假,找家人亲戚帮忙“放”视频,“做”题目,社会上评论“现在做老师太轻松了,教师培训只要放放视频百度百度复制黏贴就可以了”,丑化了人民教师形象。
3.各级教育机构疲于应付,影响正常工作。为了让每位教师完成学分,学校、区里相关部门,疲于应付、千方百计,“制造”一些项目,让教师拿满学分,这样的工作毫无意义,却耗时费力,影响正常工作。
4.培训搞一刀切,缺乏针对性。现在的教师网上研训胡子眉毛一把抓,无论刚毕业走上教育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还是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无论理科教师还是文科教师,无论考试科目教师还是非考试科目教师,无论是幼儿园、小学教师还是初中、高中教师,全都施行一样的培训内容、标准和要求。
5.培训内容或过时,落后于时代需求;或拔高,超出教师能力范围。举例来说:2017年上海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里有一个内容是《让课件“动”起来》,让基层教师做Flash动画。笔者为此向多位教师进行专门的调研,就连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大学系统学习过专业信息技术、刚工作不久的高中物理教师也表示不怎么会做Flash动画,甚至有多位教师一脸不屑且不满地说:现在全中国,还有谁在用Flash做课件啊?这个早就过时了,费时费力,效果还不一定好。为了完成任务,还有一些年纪大的教师没办法完成就找年轻教师、家人、朋友代做。陶行知先生提倡:教育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而身为教育者的教师却造假、作弊,大大恶化了教育生态,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6.课程评价存在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当前的课程评价分为六块:课程定位清晰准确、课程内容适合丰富、课程评价科学合理、应用导向明显有效、学习支持及时有效和课程留言(非必填),前五块下面有五颗星,受训者用鼠标点击。这种评价过于走形式化,由于实名制,几乎所有受训者都会给出五星。
7.培训反馈不及时。当前的网上研训,结果反馈而且还通过“市—区—校—教师”的层层下达的传统方式,反馈不及时。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教育部门从以下几方面改进中小学教师网上研训工作:
1.师训内容应根据中小学、幼教育教学实际需求,具有适切性。
建议培训内容立足中小学、幼教育教学实际,从拓展教师视野、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出发,开发符合中小学、幼实际需要的课程,提高培训的适切性。
2.师训应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具有前瞻性。
建议培训紧跟信息时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淘汰落后的不实用的培训课程,开发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适用性的培训课程。
3.应兼顾各学段、各学科、各年龄段教师实际,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建议培训根据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受训教师年龄不同,开发具有针对不同群体的课程,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同时,应采取多种形式,使师训内容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建议培训在现有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体验式、互动式的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激发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
4.应及时反馈,具有即时性。
每个受训老师都留了手机号,建议培训平台可以直接将培训结果反馈到教师手机上,省去中间环节,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反馈。培训评价建议采取匿名制,采用选择题的方式,使评价方式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5.师训内容应根据各地不同区情,因地制宜。
我国国土辽阔、国情复杂,各地区经济发展状况、重视教育程度、风俗习惯、教师素质等都存在极大差异性,所以,师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切忌一刀切、“一把火烧一锅汤”。各地区教育部门根据自己区情开发适合自己区域教师发展的师训内容。

 

责任编辑: 鲁楠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相关文章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