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打好碧水、蓝天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0-09-1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磊

中国网9月18日讯 初秋时节,头顶蓝天高远,大石河碧水潺潺,如此一番美景是近年来房山区不断完善环境治理的结果。一方面,房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房山区水环境治理工作,通过各部门齐抓共管,目前水质已经有了明显改善。另一方面,房山区全面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空气质量从全市倒数提升至了中游水平。



六条主线打好碧水保卫战


大石河是房山区的母亲河,但是2018年以前水质较差,影响了周边百姓的生活。为彻底摘掉大石河不达标的帽子,区政府成立了房山区水污染协调治理领导小组,统筹水环境治理工作,以“查、测、溯、惩、治、管”为主线,大力破解制约水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问题。每周通过监测数据,开展水质分析,形成周报报区领导和相关单位,由区领导统一调度,形成了监测-分析-找问题-提对策的治理体系。同时,加强重点河流沿线及支流的执法,在检查中采取行刑衔接等手段,强化处罚,以罚促治、以罚促改。


此外,疏堵结合,在封堵排污口,截流各类污水的同时,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建立排污口动态清单整改销号制度,并通过“三截流”的方式,严禁污水直排河道。2017年以来,房山区相继建成了田家园、白草洼、芦村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大幅增加了重点流域沿线、支流的污水处理能力,窦店、琉璃河等乡镇的污水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全区污水处理能力已达25万吨/日。


目前,房山区完成了10个区级、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标识牌设立工作。同时完成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整治工作。建立“街乡每月、村级每周”巡河通报机制。2019年全区综合巡河率稳定达到100%。


科技创新助力蓝天保卫战


近年来,房山区借助科技手段,针对污染源头加强监管,建成高密度PM2.5监测网络。创新举措,有效发挥科技作用,精准帮扶污染严重的乡镇街道。


近年来,房山区连续投重资建成了“2+24+550”规模的“区-镇-村”三级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网络系统,以及92个覆盖全区各街乡镇的粗颗粒物(TSP)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在全市领先。同时,同步设计开发了大气PM2.5自动监测平台,通过“房山空气”APP实时追踪PM2.5、TSP的浓度和变化情况,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特点、精准追踪污染源点位,充分发挥了大气监测的指南针作用。


在治理污染的过程中,房山区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的乡镇开展把脉问诊、精准帮扶。2019年至今,着力开展空气质量改善“一公里”行动,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为支撑,深入治气一线走访调研,找准“病灶”、“把脉定方”、逐一“体检”,共出具“体检报告”70余份。按照“致病”主要因素,分类指导,推动建立6个对接帮扶小组,“诊疗”措施、帮扶措施、监管措施、治理措施、执法措施、工程措施融合发力,助力街乡镇“退出来、降下去”。



针对域内工地较多的情况,房山区持续开展扬尘管控专项行动。同时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力度,形成了对违法违规大型货车的高压震慑。全区散煤清洁化替代工作的有力推进对空气质量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氧化硫(SO2)年均浓度降至2019年的4微克/立方米。


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是治理污染的治源举措,2017年至今,房山区累计淘汰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205家,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1155家。按照北京市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要求,房山区积极推动企业改造升级,明确了“2+1+1”产业发展方向,即以智能应急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和以碳纳米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电子新材料为核心的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培育以医工交叉为特色的医药健康产业,提速发展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具有房山特色的高精尖产业体系。中国中车、九和药业、京东方等企业相继入驻房山。除此之外,房山区联手中国移动完成我国首条5G全覆盖自动驾驶车辆测试道路建设,率先将5G技术应用于产业。


今后,房山区将从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导向,加快推动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役各项措施的落地、见效,加快推动全区生态文明建设。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