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岩保护背后的典范力量——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三明实践 (中)

发布时间:2020-12-18 | 来源:光明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孙磊

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一项项文化遗产勾勒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图景。

清流古人类化石遗址、“南方周口店”、永安安贞堡……一件件文物讲述着文化交融演进的三明故事。

以万寿岩遗址保护为契机和示范,以“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为指引,三明悄然开启了文物遗存保护在一个市域范围内的大胆探索,呈现出蓬勃的文化活力。

20年后再回望,敬畏历史、惠及于民的文物遗存保护事业,正在系紧情感的纽带、筑牢精神的大厦,积蓄前行的力量,为三明实现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其所激荡起的澎湃涛声,久久回响在山水间。


万寿岩保护背后的典范力量——聚焦以人民为中心的三明实践 (中)

福建省三明市城区景观。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


“保”“炸”之争的背后

1999年深秋的一天,两个人行色匆匆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考古学家贾兰坡位于北京的家中,一股脑掏出37件文物。

贾兰坡曾主持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当时已91岁高龄,视力严重退化。“他一一摸过去,然后在被带去的文物鉴定书上写下‘这个遗址很重要,必须保护’这几个字。”作为当事人,福建省博物馆退休职工陈子文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

贾兰坡笔下的“这个遗址”,就是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区30公里开外的万寿岩。这座海拔359米的石灰岩孤峰,远看像寿桃,山体遍布溶蚀沟槽和洞井。因为石灰岩是炼钢熔炉剂的重要原料,20世纪80年代,省属重点企业三明市钢铁厂(以下简称“三钢”)花巨资买下开采权。“炸药包一响,碎石飞溅,灰尘弥漫。”村民邓积根回忆道。

其实,早在1989年,当地调查小组就在万寿岩溶洞内发现哺乳动物化石,遂被列为市级古脊椎动物保护点。差不多10年后,看着“寿桃”瘦身近2/3,当地村民推选5名离退休老教师联名致信市政府,呼吁抢救文物古迹。

一边是生钱的冶炼机器和众多工人的饭碗,一边是“几颗哺乳动物化石”和村民的精神寄托,孰轻孰重?双方各持己见。为平息争论,按照文物保护法相关规定,有关各方达成一个解决方案:三钢出资7.5万元专项考古经费,由联合考古队进行限期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

“限期破案”是在炸石的爆破声中进行的。每一声巨响,听来都像是倒计时提醒。在挖了半个月仍一无所获后,考古队员的压力值达到顶峰。不过,转机几乎前后脚出现:考古队发现了巨貘的牙齿,这种在1万年前已灭绝的动物的化石,公认具有分期断代的作用。紧接着,石铺地面等更多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物被发现。根据文物特征,考古队初判,万寿岩很可能是旧石器时代遗址。

贾兰坡鉴定的正是这批发现中的一部分。尽管权威鉴定在手,更有说服力的文物不断增加,爆破采矿仍在继续。“经济建设为主”“局部性保护”“善后工作量大”等论调一时间甚嚣尘上。

“保”“炸”之争背后,是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之间的博弈,是对文物及其所承载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迥异认识。在旷野中矗立了上百万年的万寿岩,就这样在世纪之交,成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短兵相接”的战场。

观念一变天地宽

2000年1月1日。对于亲历了整个波折的三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余生富来说,这个日子有着比“新世纪第一天”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就是在这一天,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就省文化厅提出的“关于三明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保护有关情况的紧急汇报”作出重要批示。

“保护历史文物是国家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算上标点符号,112个字。字字千钧,掷地有声。一锤定音,定分止争。“批示下发后,三钢果断停止了爆破。”余生富说。

更让人激动的是,25天后,习近平同志就保护万寿岩再次作出批示,要求省文化厅进一步提出全面保护规划和意见。

至此,万寿岩的命运得以彻底改写,今人有幸聆听18多万年前的远古回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说:“习近平同志当时的批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这次抢救性保护挽救了万寿岩的学术生命,如果一些遗址遭到破坏,学术上的损失是无法估量的。”

自2002年起连续18年守护万寿岩的考古研究者朱凯说:“高瞻远瞩背后是非同一般的政治魄力和勇气,是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情怀。”当时考古发掘的领队陈子文说:“这是真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

溯源而上,福州三坊七巷、厦门鼓浪屿、正定古城……文物保护的理念一脉相承,对历史的敬畏贯穿始终。顺流而下,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千年大运河……这些珍贵遗址遗迹见证了极具前瞻性的思想在更宏阔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并被反复检验。

观念一变天地宽。

清理尾矿堆积、解决山体危岩、消除水患、修复周边环境……20年,一批批文物遗产保护工作者和考古学家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接力完成了四期文物保护工程和长达5年的环境整治工程。

2001年,万寿岩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万寿岩山脚西南方向建立了福建省第一座旧石器遗址专题博物馆;2017年,万寿岩被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2019年,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对于真正付出的人,时间终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奖赏。

将石灰石破碎厂厂房改造为文化交流与教育基地,恢复宋代五级涌泉生态景观,设立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与市农科院合作开发花海项目,鼓励村民开发农家乐等休闲旅游……

“万寿岩遗址保护和开发树立了一个标杆,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于建军说。他以自己主持的通天洞遗址发掘为例进一步解释道,一个2020年才“摘帽”的贫困县拿出真金白银进行遗址保护和开发,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他透露,通天洞遗址的保护规划明年将力争编制完成,规划中将以万寿岩为样板,走保护第一和文旅融合的路子,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建设考古遗址公园。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建立说:“万寿岩遗址是文物保护实践的典范之地,充分发挥其研究保护传承利用的示范价值,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政治责任。”

活化的文物在发力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万寿岩,知道了这座‘南方周口店’,知道了我那些未曾谋面的远古老乡的故事。我的亲朋好友会给我发照片,告诉我万寿岩现在的样子。照片里,他们看懂了我的工作,而我看到了保护工作为遗址带来的生机。”在结束了历时5年的万寿岩遗址环境整治项目工作后,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计师、三明姑娘罗璇在自己的工作小记中这样写道。

守护“老乡”,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坚守在不同的战场。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没有人比万寿岩的守护者更掂得出这句话的分量。继万寿岩遗址后,三明配合国家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一批重要遗址和墓葬的发掘。南山遗址先后进行了6次考古发掘,并入选中国科学院“2017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

“这是福建省内第一处洞穴和旷野相结合的史前文化遗存,填补了闽西北新时期时代中、晚期至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谱系的缺环。其中,碳化的稻谷、完整的人类遗骸对我们研究旱作农业的传播轨迹、南岛语族的起源与扩散具有重要价值。”参与考古发掘的福建博物院研究员范雪春说。

在“保”“炸”之争自行消失后,“保”“用”平衡成为新的探索课题。“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顺着这个思路,泰宁县探出了新路,尝到了甜头。

悬在半山的大源村、明清古建精华的代表尚书第、藏在深山的老虎际……凭借域内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泰宁县发力打造写生基地。“来泰宁写生的学生,全县所有景点门票都免费,在崇际村每天65元含食宿。这么高的性价比对学生吸引力不小。”泰宁县旅游管委会营销中心负责人戴瑞阳说。

“古村落承载的文化之美不仅画在学生画布上,也传向更远的地方。随着来写生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房子不再闲置,还带动了餐饮、交通等消费。”泰宁县副县长谢翠姬说,“泰宁路径”或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的可行之路。

在宁化县土楼山上,坐落着一座古宫殿样式的公祠。每年10月中下旬,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这里进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一起走过500米长的“客家之路”,仪式由升祭旗、燃烛上香起,到乐舞告祭、祈福发彩终。在大典开幕前,木活字、祁剧、木偶戏等非遗和民俗展示轮番上演。

20多年来,累计150多万人来到这里。“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参与的人都会产生身份的认同和情感的共振,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三明市客家联谊会原会长刘振郁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所副研究员陈红玉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目前来说,重点之一就是要探索文物遗存易被现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一代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挖掘文物的时代价值,从而吸引更多人加入文物遗存保护中来。

波涛蓄势,起于涓滴。保护文物遗存,惠及于民,也离不开众力托举。把自己先摆进去,由农民成长起来的古陶瓷鉴赏家余学云可以拍着胸脯说“做到了”。

4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将乐窑文化,“跟风”开公众号、建网上博物馆,无偿捐赠古陶瓷,尽一切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家乡的文物能够“被看见”,让始建于三国时期的将乐县古瓷文化“被触摸”。

2019年,将乐县政府新建了祥云轩(将乐窑)博物馆,余学云将自己收藏的一部分古瓷器都搬了进去,他的工作重点也随之转到文化传播上。“现在将乐窑的名声越来越大,已经走出将乐县,甚至走向了世界。”他骄傲地说。馆内,在灯光照射下,跨越千年的精美瓷器表面的反射光连缀成网,似打开的时光隧道。

文化资源和其他资源是一样的,都是不可再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说,万寿岩能保护下来是民族之幸,三明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的科学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认真落实好,我们的文博事业将会展现出更激动人心的面貌。”

历史会说话,文物会说话。

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人才蓄力、“活化”发力……在更多人所看不见的地方,更多的人在行动。

史迹浩荡、底蕴深厚,闽学之峰高耸、千年古县聚集的三明,比任何时候都更清楚也更坚定这一点:文物保护不只是为人类留下怀旧的念想,保护文物、传承文化的力量和功用,会在历史的进程中展现出来,正如过去它所展现的一样。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8日01版)


客户端中查看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