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张掖:做好沙产业大文章 建设美丽金张掖

发布时间:2021-03-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致远

近年来,张掖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始终以筑牢守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推动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为工作前提,加快实施各类重点生态产业项目,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与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体育康养、休闲观光等深度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环保、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按照钱学森先生提出的“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沙产业理论,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以沙区生态建设为基础,以节水灌溉为前提,大力发展沙区林果产业,全力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不断推进精深加工,建成了一 批沙产业带、沙产业集群,农林牧、产加销一体化沙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

2019 年7月22日,纪念钱学森逝世10周年暨河西走廊沙产业工作研讨会在张掖召开,对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会议指出未来还要进一步加大沙产业发展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同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张掖山丹马场视察时指出,保护好祁连山生态环境,对保护国家生态安全、推动甘肃和河西走廊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地域特点

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南枕祁连山,北依合黎山、龙首山,黑河贯穿全境,形成了特有的荒漠绿洲景象。拥有优越的土地光热和气候资源,更具备发展沙产业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张掖市通过持续治理荒漠化沙化土地,土地荒漠化沙化呈现逆转减轻趋势,目前,张掖市荒漠化土地面积仍有 2791 万亩,沙化土地面积仍有978万亩,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 48.22% 和 16.9% 。

践行绿色理念  推动沙化土地治理与沙产业协调发展

张掖市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把整体保护生态环境、系统修复受损区域、综合治理沙化土地,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放在事关张掖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生存与发展 、事关丝绸之路经济 带战略 通道建设的高度上。

    坚持系统谋划,构建治理发展协调推进格局。张掖市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经过系统思考,先后制定并出台了《张掖市林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林果产业发展的意见》《张掖市“一园三带”生态示范工程规划》《张掖市戈壁农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张掖市盘活土地资源支持戈壁农业和龙头企业发展扶持办法》《“金张掖夏菜”出口贸易扶持办法》《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发展行动计划奖补细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林业生态建设、荒漠沙化治理、林果产业及戈壁农业发展做出全 面部署,不断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生产发展,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戈壁农业的积极性。

坚持综合治沙,夯实沙区产业发展生态基础。张掖市按照科学治沙、综合治沙和依法治沙方针,以主要风沙口、风沙 源治理 为重点,依托三北防护林、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以全国防沙治沙综合地级示范园区和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为带动,采用护、封、造、固、用多种措施综合治理,着力构建防风固沙防护林体系框架。近 5 年,张掖市完成营造林 244.2 万亩,新建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 2 处,封禁沙化土地 47.93 万亩,治理沙化土地 534.15 万亩,沙区林草植被不断增加,绿化布局更加优化,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有效提升,荒漠化和沙化面积、程度呈现“双减双降”态势,为沙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坚持聚焦发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产业开发。张掖市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林业重点生态项目为支撑、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多渠道投资机制,重点保障沙产业示范建设。 全面推行“谁造谁有、自主经营、利益归己”的优惠政策措施, 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林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承包、租赁、土地流转等模式,积极投入资金参与沙产业发展,有效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在沙区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积极性。同时加大防沙治沙税费优惠和林业贴息贷款扶持力度,推行协议造林机制,对完成协议约定治沙造林任务的给予资金补助,对发展红枣、肉苁蓉、葡萄、枸杞等特色沙产业的给予贷款贴息扶持,有力推动了防沙治沙与沙产业开发。近5年来,张掖市累计投入防沙治沙、林沙产业开发资金54.3 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38.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15.2 亿元,争取财政贴息资金4600多万元。

坚持绿色惠民,推动沙区林果产业加快发展。为突出发展优质梨、红枣、葡萄、枸杞等优势树种,积极发展设施林果、杏、沙棘等特色产业,张掖市政府鼓励发展文冠果、油用牡丹、核桃等木本油料,培育了甘州金满园公司、高台荣盛枸杞公司、高台农耘专业合作社、临泽天进农林公司、临泽中沙圣蓉生物公司、临泽红枣红公司、 山丹天源农林公司等一批沙产业龙头企业。近5年来,张掖市新增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26万亩,经济林果总 面积达 94.3万亩,其中优质林果种植面积50万亩,果品总产量26.2 万吨,实现年产值8.45 亿元。“张掖葡萄”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临泽小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张掖栽培的优质葡萄

坚持精深加工,提升沙区经济林果附加产值。坚持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发展路子,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扩能改造、技术创新和推动现代设施生产,使沙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品附加产值有效提升。截至目前,张掖市建成规模 以上果品加工企业15 家,实现年销售收入2.21 亿元。其中,在葡萄酒加工上,建成祁连、国风、红桥 3 家葡萄酒生产企业,年产系列葡萄酒9000 吨,实现销售收入12986 万元;在红枣加工上,建成祁连红枣业公司、枣尚好食品公司、西域食品公司等11家企业,年生产红枣系列产品 2 万吨;在浓缩果汁加工上,建成民乐县林河果汁公司,年产各类果汁 3000 吨。

坚持培育典型,引领带动戈壁农业集群发展。按照“规划先行、生态优先、定位高端”的思路,布局发展沿山冷凉食用菌产业带、中部绿洲外向型绿色蔬菜产业带和北部特色优质林果产业带三大戈壁生态农业产业带。整合资金,大力支持戈壁生态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拓宽融资渠道支持生产发展,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戈壁生态农业的积极性。先后引进培育陕西海升、甘肃 怡泉新禾 、兰州粮油集团、福建神农等 24 家建设主体,在民乐县 六坝滩 、甘州区巴吉滩、临泽县扎尔墩滩、高台县青草湖滩等戈壁荒滩投资建成10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至 2020年,全市累计完成戈壁农业建设投资 33.96 亿元,新建戈壁生态农业面积 8.4 万亩,辐射带动全市发展戈壁农业面积累计达到11.76 万亩。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呈现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示范效益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神农菇业海鲜菇自动化瓶栽生产车间

坚持技术创新,增强沙区产业发展科技支撑。张掖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注重名优 特 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引进和示范推广林果新品种100 多个,对极具发展潜力的枸杞、梨、葡萄、杏、文冠果、玫瑰、油用牡丹等新品种进行重点推广,由分散种植、个体经 营向形成区域特色基地、规模化转变。综合应用标准化管理现代技术,落实绿色、有机栽培管理措施,建设绿色有机林果产品生产基地,提升产业效益。制定申报了《张掖红地球葡萄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等 5 项标准,并由甘肃省质监局颁布为地方标准。编制完成戈壁日光温室建造技术规范 6 个、基质生产技术规范 2 个、主要作物栽培技术规范 4 个、食用菌栽培技术规范 5 个,示范推广了菇渣育苗 基质、太阳能地热器、宏图智能大棚管家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增强了科技支撑能力,促进了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张掖市新增沙区经济林果种植 面积 26 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 94.3 万亩,新建戈壁生态农业面积 8.4 万亩。经济林果、戈壁农业、林产品加工等实现年产值近30亿元。沙产业发展呈现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技术水平稳步提升,示范效益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

临泽·红桥葡萄酒庄园

其中,临泽县板桥镇荒漠区的红桥葡萄庄园,就是河西走廊沙产业基地中的优秀代表。这里集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储藏、旅游、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住宿等为一体,充分利用黑河北岸山前荒漠区独特气候,土地资源优势,目前已建成优质酿酒葡萄基地 3000 亩,定植贵人香、赤霞珠、梅鹿辄、马瑟兰、 北冰红等 酿酒葡萄 苗 木 82.56 万株。 酒庄自 2016 年年底投入生产后,先后开发出干红、半干红、冰白等 5 个系列 15 种 产品已进入市场,生产的葡萄酒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

临泽红桥酒庄葡萄生产基地

在建设过程中,红桥葡萄庄园积极拓展复合型沙产业新业态,延伸葡萄产业链,拓展林业发展空间,很好的解决了农业分散经营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偏低问题。辐射带动黑河北岸,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风沙带前沿荒漠区 9 个村、 4 个专业合作社、  800  多户群众发展葡萄  11650  亩。红桥葡萄庄园以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为主线,以文化与旅游为主打,构建以规模化葡萄种植基地,生态化葡萄长廊、高端化葡萄休闲度假,主题化葡萄酒庄为亮点的,黑河北岸独具特色的葡萄旅游文化长廊,为大漠披绿,让沙漠生金。

      高台·大漠紫光——黑番茄


位于高台 县南华工业园区的甘肃大漠紫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甘肃三鑫农林科技有限公司)。2000 年,大漠紫光公司先后与德国、美国科学家交流合作并引种培育研发。2008年,大漠紫光黑番茄种子繁育技术经科技成果鉴定验收,填补了国内一项技术空白。数据对比检测,种子千粒重、果品干物质含量和营养的积累达到了全球领先  。

大漠紫光的育种团队在2019年研发培育出了有限生长类型的第二代黑番茄新品种,由原来的植株无限生长、搭架种植,优化改良为目前的植株自封顶、不搭架栽培,极大地减少了以往黑番茄种植管理的劳动强度和成本,为今后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黑番茄长势喜人

黑番茄——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番茄属,原产于南美洲大沙漠,后经德国、美国科学家研发培育,因其含有大量的茄红素、丰富的维生素C 和抗氧化物质,易被人体吸收,被称为“黄金组合”的营养果品而风靡全球、供不应求。

黑番茄极耐炎热干燥、喜沙地、不耐积水、皮薄肉嫩是它的生理特性。正是地处北纬 38 度阳光酷烈、炎热干燥、蒸发强烈的气候成就了全球无与伦比黑番茄 适 生地,地域气候帮助解决了黑番茄裂口、霉菌超标的技术屏障,这是不利中的有利。结合祁连雪山二十多度的昼夜温差和清澈的雪水灌溉,在洁净的沙漠边缘生长出全球独一无二的黄金果品。

民乐· 海升集团 ——再就业  促增收

民乐县海升集团 一期项目20 万平方米现代智能玻璃温室功能区、育苗区、番茄区于 2019年5月建成运行,日均产量10吨左右,产品通过空运销往华南、华北、东北等地一线城市,每天吸纳周边 500 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此就业;海升二期  项目于  2019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62  亿元,提供就业岗位  1000  多个。通过“企业  +  扶贫车间  +  贫困户”的模式,使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推动搬迁群众由“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让贫困群众足不出户、就地致富,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戈壁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科技示范样板。

海升智能 温室内长势良好的串番茄

海升集团共投资11.6 亿元,建设占地1000亩的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栽培生态示范一二期项目,是亚洲目前单体规模最大,种植技术最先进,节能环保程度最高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该项目位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核心区,采用集智能升降温管理系统,精准水肥循环系统,基质吊架立体栽培系统等高科技手段为一体的建造工艺和环控系统。用于生产串收番茄和迷你彩椒,作为代表国内最高水平的数字化设施园艺项目,在农业领域中设施化、自动化、集约化和精准化程度最高的栽培模式。

张掖市海升集团的现代智能温室工业化生态示范项目,将引领全省设施园艺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化,有利于粗放型农业向集约高效型农业转变。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推动沙产业实践,祁连山生态修复成效显著,一个个沙产业基地如一串串明珠,在河西走廊的戈壁沙海中熠熠生辉。曾经在河西走廊随处可见的荒凉赤地,如今已呈现出一片片绿洲景象。

钱学森先生生前曾多次致信,关注张掖沙产业发展,对张掖市沙产业发展工作寄予了殷切希望,助推张掖成为我国最早试验研究和开展沙产业实践的地区之一。张掖市始终在积极探索沙化土地治理和沙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提高防沙治沙质量和沙产业发展水平,努力打造生态美、产业优、百姓富的幸福美好金张掖。(文 / 于海芳 刘亮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