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乌拉圭推电影 重温1950世界杯夺冠荣耀时刻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14-04-25  内容来源: 央视体育

 
乌拉圭推电影 重温1950世界杯夺冠荣耀时刻
 

  1950年7月16日,巴西队门将巴尔博扎被乌拉圭前锋斯基亚菲诺攻入第1球。随后他被对方中场吉希亚破门,巴西遭逆转。对失球负有直接责任的巴尔博扎,余生都未能摆脱那场“决赛”的阴影。

  惨案1950

  1950年的“马拉卡纳惨案”,是巴西足球史上最令人刻骨铭心的悲剧。世界杯“决赛”在马拉卡纳主场1比2被乌拉圭翻盘,巴西人又等了8年才捧回首座雷米特金杯。眼下正在巴西举行的联合会杯上,外界翘首以待巴西与大赛三连冠的西班牙会师决赛,上演新老王PK。但半决赛,巴西先要过乌拉圭这关。双方又在巴西主办的国际大赛相遇,是巴西如愿杀入决赛,还是乌拉圭再造一桩桑巴足球惨案?

  前因-未战,桑巴自封王

  1950年世界杯是二战后第一届世界杯,当时只有13支球队参赛。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战败国未参赛;法国最后一刻放弃;阿根廷因与巴西足协有隙,而抵制邻国世界杯。13队分成4组,A、B两组各4队,C组3队,乌拉圭最幸运,D组只有它和玻利维亚。最终,巴西和乌拉圭均轻松出线。

  决赛阶段,巴西、瑞典、西班牙和乌拉圭4队单循环,成绩最好者夺冠。东道主对冠军志在必得,7比1大胜瑞典,6比1大胜西班牙。而乌拉圭2比2与西班牙打平,3比2险胜瑞典。瑞典与西班牙提前退出冠军争夺,令南美双雄之战被赋予决赛意义。东道主只需打平即夺冠,很少有人看好乌拉圭。

  两国交战史始于1916年,最初巴西几无胜绩,40年代中叶开始咸鱼翻身。1950年5月,巴西与乌拉圭打了3场友谊赛,巴西2胜1负。冷静地看,双方实力应在伯仲之间。

  决赛前数天,巴西媒体和公众已开始欢呼巴西是冠军,巴西足协和球员也被冲昏头脑。狂欢的气氛一直持续到7月16日的马拉卡纳决赛。一家里约报纸更迫不及待,比赛当天头版大标题已经宣称:巴西是世界杯冠军。

  对手似乎也被吓破了胆,乌拉圭队医赛前对队员们说,不被大比分狂屠就算好结果。在更衣室,主教练胡安·洛佩斯叮嘱球员们采取防守战略。

  乌拉圭队长奥布杜利奥·瓦雷拉买了好几份带有“巴西是世界杯冠军”标题的报纸,贴在更衣室墙上。主教练出去后,瓦雷拉对队友们说:“胡安是个好人,但今天他错了。打巴西如果保守,我们命运跟西班牙和瑞典不会两样。”瓦雷拉的话语铿锵有力,“小伙子们,看台上的观众不上场踢球。比赛快点开始吧!”这,改变了决赛的走向。

  还原-22万人出席的葬礼

  决赛那天马拉卡纳究坐了多少观众?巴拉卡纳的设计容量是155250人,包括座票和站票。决赛一战创下世界足球史上观众人数纪录,迄今未被打破。国际足联官方数据是199854人,其中包括173830名购票者,余者则通过其他途径进入球场。至于22万观众的说法,则是包括2万多站在球场附近山上观赛的球迷。

  这么重要的比赛,双方都紧张。乌拉圭中场朱利奥·佩雷斯进场时甚至尿到了短裤里。巴西队一身白,乌拉圭则天蓝球衫黑色裤袜。巴西开场就向对手施压。乌拉圭全力防守,但快速反击颇具威胁。第16分钟,乌拉圭中场吉希亚长传前锋斯基亚菲诺,后者过掉巴西门将巴尔博扎,但射门偏出。第39分钟,乌拉圭中场米格斯射门中梁。第47分钟,巴西队弗里阿萨首开纪录。边裁示意越位,主裁却判进球有效。

  现场球迷开始燃放烟花,狂欢节气氛更浓。乌拉圭队长瓦雷拉胳膊夹着皮球,与主裁和举旗边裁理论,并安慰和鼓励吓呆了的队友。中圈开球时,瓦雷拉冲队友大吼,“现在赢球的时刻到了!”巴西场面依旧占优,但乌拉圭的反击更具威胁。第66分钟,瓦雷拉长传,吉希亚右路传中,斯基亚菲诺扳平比分。马拉卡纳变得死寂,这摧毁了巴西球员自信。第79分钟,吉希亚在巴西防线身后拿球杀入禁区。吸取前一球教训,巴尔博扎怕吉希亚再传中,于是弃门而出。吉希亚假意传中,却直接射门,皮球从左立柱和巴尔博扎身体间进了球门。

  整个马拉卡纳鸦雀无声。巴西如梦方醒大举狂攻,可为时已晚。全场共30次射门,巴西队还是输了。终场哨响,乌拉圭球员疯狂了,又跳又叫,还有人翻起了筋斗,队长瓦雷拉泪流满面。巴西球员哭着回了更衣室。场边的记者们哭了,看台上将近20万巴西人也哭了,他们就在看台上面无表情地坐着或站着,一小时后才全部退场。

  国际足联主席、法国人儒勒斯·雷米特没有看到乌拉圭的第2球。场上比分1比1时,他从贵宾席下到更衣室,为冠军颁奖做准备。按所有人预想,冠军非巴西莫属。可一出通道,雷米特就傻眼了。球场一片死寂,没有卫兵,没有国歌,没有颁奖仪式。雷米特孤身一人,在人群中被挤来挤去,他只得把金杯夹在腋下,以免磕碰。

  雷米特在其自传《世界杯的神奇历史》写道:“所有一切都预见到了,唯独没有预料到乌拉圭夺冠。”雷米特无法颁奖,他转身回去。过了一会,他回到球场中央,孤身一人把雷米特杯颁给了瓦雷拉。那应该是世界杯历史上最寒酸的冠军颁奖,没有仪式,没有国歌。

  效应-“服刑”一生的黑人门将

  本土世界杯输掉“决赛”,巴西人无法接受。他们开始寻找失利原因。有人认为是主教练弗拉维奥的错,决赛当天上午,他让队员们站着做了2小时弥撒,累坏众将。迷信者认为,决赛前一天巴西队不应改变驻地,白色球衣也是厄运使者。巴西足协决定永弃白衫,向全国征集队服方案,黄衫绿领蓝裤的设计自此出炉。

  巴西队所有人都成了罪人,但最大罪人是左后卫比戈德和门将巴尔博扎。吉希亚的两次右路突破都是比戈德防守不力。巴尔博扎更对2个失球负有直接责任。然而,巴西是作为团队失败,更何况,整个巴西社会赛前的盲目乐观才是深层原因。

  巴尔博扎和比戈德成为千夫所指,一大原因在于他俩都是黑人。乌拉圭夺冠后,蒙得维地亚的庆祝人群中,有人举起一面牌子,“乌拉圭2比1猴子”。当年,不仅白人国家乌拉圭歧视黑人,就连黑人和混血占大多数的巴西也存在严重种族歧视。

  随后的时光,巴尔博扎的名字一直与马拉卡纳惨案联系在一起。一直到2000年去世,这位黑人门将都生活在自责和国人的谩骂声中。巴尔博扎不止一次重复过这样一句话,“巴西最长徒刑是30年,我从1950年就开始为一桩我没犯过的罪服刑,直至今天。”

  已故巴西著名足球专栏作家诺盖拉曾为巴尔博扎鸣不平,“他是一位出色门将,每有神奇扑救。他是巴西足球史上受到最不公正对待的人。吉希亚那个进球,我每重看一次,就更为宽恕他。那场决赛,巴西在前一天已经输掉了。”

  然而巴西人始终心有余悸,自此很少再用黑人门将。2006年世界杯,巴西一号国门迪达也是黑人。其间,一位巴西记者在慕尼黑采访了吉希亚,“您知道您给巴尔博扎带来的痛苦吗?”吉希亚回答说:“那球运气成分很大,巴尔博扎一点责任都没有。人们总习惯为失利寻找一个罪人。”

  1950年,巴西队正处于向一流强队迈进之际,主场惨案使他们变得更成熟、更宠辱不惊。8年后在瑞典,巴西第一次世界杯封王,与乌拉圭胜负天平也开始向巴西倾斜。但本土决赛输球的耻辱,巴西人一直铭记。63年来,巴西在马拉卡纳再未输给过乌拉圭,战绩6胜1平。这次本土又遇宿敌,为捍卫五冠尊严,大菲尔巴西队不容有失。

责任编辑: 林凡凡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