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之鑫:适应经济新常态 需打持久战
发布时间: 2014-12-21 10:41:47 | 来源: 中国网 | | 责任编辑: 任曼瑶
中国网12月21日讯 (记者 任曼瑶)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4-2015)”今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年会主题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创新”。这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经济年会。本届年会包括一个主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分论坛的主题分别是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发展、为“十三五”献计献策,与会嘉宾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思想观点和建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发表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曾培炎理事长,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非常高兴就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大家进行沟通交流。首先我代表国家发改委对年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刚才曾培炎理事长的精彩致辞明确了本次年会的方向和重点,对开好这次年会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的领会和把握。按照年会的安排,下面我就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谈一些看法。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把握发展的大势,自觉的遵循发展的规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按照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思路,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经济发展在新常下保持了总体平稳。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能够较好的实现,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预计全年也将出于合理区间,结构继续优化,粮食产量11年连增,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继续提高,物价低位运行,前10个月CPI同比增长了2%,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居民的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总的来说,今年的经济形势比预想的要困难,但结果要比预想的好。
明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世界经济仍将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经济发展的态势不平衡,宏观政策不同步的影响更加明显,地缘政治风险等非经济因素导致部分地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可能呈现的是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主要特征。从国内看,面临的机遇很多,随着改革、创新动力的积聚,调控实践的不断丰富,我国经济的巨大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等有利条件将进一步发挥。但也要看到,面临增长动力的重构和发展方式转换的重大挑战,经济下行的压力可能进一步显现,通缩预期上升,产业转型任重道远,房地产市场还在持续调整,财政、金融等领域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我们既要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更要有效的把握其中孕育的重大机遇,开拓创新,积极应对,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全面总结发展经验,准确研判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充分显示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域可以对各方面的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的引领新常态。
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调适:一是调适理念。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支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在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人口老龄化加快,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外需动力不足,潜在的增长下降。经济增速从两位数过渡到一位数是正常的,这也是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尽管这两年经济的增速有所放缓,但物价的天花板没有被顶破,就业的底线也没有被突破,表明中高速的增长是何以接受的。因此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增速换挡的客观事实,摆脱速度情节和换挡焦虑,同时也必须看到,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中大国的三个没有变,决定了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毫不动摇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防止经济增速的惯性下滑,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二是调适政策。经济政策放缓,过去不太突出的经济结构、矛盾进一步凸显,特别是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稳定更加突出,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以前常用的政策手段可能不再完全适用。需要研究提出适应新常态的政策措施,在保证政策定立的同时强化政策的创新。建立健全政策的统筹协调机制,推动财税、金融产业、投资、价格、土地、环保等政策之间的更加协调。既适应速度的变化,也有助于结构的优化,还有利于动力的转换,从而使政策之间相互配套,更加有效,叠加之后能够释放更大的正效应。
三是调适方法。新常态呈现出新情况、新变化的新特点,如果沿用传统的办法来分析问题,不少经济现象就解释不清了,必须作出调整。更多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探索、创新、分析评价的方法,健全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创新完善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用新视角去分析和把脉经济,用新思路去抓好调控。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既要打持久战,也要从当下入手,着力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就是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具体来说,我们将从八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多管齐下的来拓展有效需求。在促消费方面,关键是针对影响消费扩大的供给短版,环境制约等切实采取友好的措施,释放城乡居民巨大的消费潜力,特别是要更加注重通过创新供给来激活需求,壮大信息消费,促进绿色消费,稳定住房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提升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培育养老健康家政消费等。提供适宜的消费产品,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在稳投资方面,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把有限的资金精准的投向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领域,政府投资的重点是公益性和基础性建设,不再安排竞争性领域的一般项目,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投资补助、基金注入、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发挥好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要通过扩大特许经营范围,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途径,有效的调动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建设的积极性。还要努力稳定外需,进一步调整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培育外贸竞争的新优势。
第二,更加积极主动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一方面扎实的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着力深化具有支撑性作用的重大改革,优先推出一批激活力强动力效用明显的改革措施,增强改革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一是加强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建设,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全面清理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前置审批,逐步向权利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迈进,建立纵横联动的协管机制,强化事中和事后的监管。二是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快实施以并联审批和网上核准为主要特点的新型项目的核准式。推动重点领域投融资体制改革能够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三是加快价格改革,按照三个最大的原则,也就是最大限度的缩小政府定价的范围,最大力度的改革定价机制的规则,最大程度的实现公开透明,修订并公开政府定价的目录,再放开一批价格,下放一批定价权限。四是建立健全规范高效的财政金融体制,落实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完善,完善金融市场的准入制度,加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建设,稳步的推进利率、汇率的市场化改革。同时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林场、国有林区、医药卫生、土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加注重和运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体制,加快形成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不断拓展我们战略发展的空间,我们将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探索实行外商准入权、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率先实行的经验,更好的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
第三,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势头。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稳定的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创新完善强农惠农的政策,加快转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及先进技术的推广支持,积极调整农业的结构,发展种植业结合循环农业。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的建设,培育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比较效益。
第四,创新引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当前,我国的产业正处于中高端水平迈进的关键的时段,要迈上这个台阶,根本的是要靠创新驱动,要把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培育和壮大新的增长点。着力打造若干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激发全民创新创业创造的能力,要进一步落实好重点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增强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化解严重产能过剩,加快存量资产的重组和优化。要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围绕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电子商务、高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现代物流等。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结合。
第五,着力优化发展的空间格局。重点是实施四大板块、三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组合,促进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和共同发展。一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的战略。二是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加快开工和谋划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互联互通,加快产业转型。三是继续支持老少边穷地区的发展,落实好支持新疆、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四是有序的推进“三个1亿人”的城镇化实施方案,抓好新型城镇化的综合试点,编制跨区域的城市群的规划。
第六,加快推进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毫不放松的抓好能源总量和强度的双控,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持续的打好大气、水、土壤环境防治的三大战役。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朝阳产业,完成好“十二五”节能环保的各项约束性指标,积极的建设性的参加联合国气候巴厘缔约方的会议。
第七,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增强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有针对性的解决突出的问题。一是以创业来带动就业,重点抓好大学生、农民工的就业,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做好化解产能过剩过程中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努力保持就业的好形势。二是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十二五”末城乡保障房覆盖20%左右家庭的目标。三是加快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织密扎劳社会保障的安全网。
第八,全力编制好“十三五”规划。这是明年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场攻坚战,我们要用新常态的理念来指导“十三五”的规划编制,在全面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的论证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研究形成“十三五”规划纲要的框架草案等等。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牢牢把握抓住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趋利避害,顺势而为,不断的创新宏观调控的思路和方式,努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可持续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最后预祝本次中国经济年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任曼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