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曹建林: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的若干考虑

发布时间: 2014-12-21 14:42: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任曼瑶  |  责任编辑: 任曼瑶

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发表演讲 摄影/中国网 杨佳
 
 
    中国网12月21日讯 (记者 任曼瑶)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4-2015)”今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年会主题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创新”。科技部副部长曹建林在主题为“创新驱动发展”平行论坛上,做了关于“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的若干考虑”演讲。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尊敬的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刚才主持人讲,十八大之后特别是刚刚开过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特别是落实关键着力点的若干考虑。
    我主要讲的是把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着力点。世界进入了创新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化已经讲了很多年,很多学者研究把全球化分作制造业全球化、服务业全球化和创新全球化三个阶段,目前刚刚开始进入所谓创新全球化的阶段。但是制造业全球化和服务业全球化也还没有过去。很多人在讨论研究这些东西,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引爆,产业变革即将到来,这里给了几个比较有名经济学家和未来学家的预测。我建议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一个美籍的日本科学家,他是一个很有名的粒子物理学家,叫加来道雄,他的预测是《future of the Physics》。我在香港看过中译版,叫做《2010年的大科技》,他这个预测更时代一些。他本身是科学家,做了很多调研,调研了三四百位各领域的科学家。现在起到30年,30年到70年,70年到2100年,工业、信息、微电子,交通会变成什么样,总之在预测中反映出未来的生产方式要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些生产力,虽然这些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有一些不同业态,其中一些业态已经出现,有的正在成为产业主力。
    基础在创新周期不断缩短,创新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比如说大家知道集成电路、光传输、存储、显示,还有无线、软件等等。1982年以来CPU的性能提高3500倍,内存价格下降45000倍,硬盘价格下降360万倍,如果汽车或者是汽油也这么降的话,早就已经变得像爬虫一样。而且随着创业周期的缩短,企业发展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一些国际上最出名的一些企业,从初创一直到成为世界知名的大企业,谷歌2004年成立,5年成为全球第一大企业。中国也在创造这样的历史,今年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等。在这样大背景下,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非常及时的,我们要进入2020年建设一个基本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业。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是选择,是决定,既是历史趋势的决定,也是我们主动作出的决定。
    我们把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若干个关键点,要做很多事。我们认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而创新驱动发展的首要动力就是改革,是改革驱动,包括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做科技的也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等等。而创新驱动的需要首先是观念的变革,是思路上的创新。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在制度安排、主体培育、载体建设以及环境研造、资源配置、文化建设等等所有这些瞄着一个大目标—创新驱动。我们特别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仅是国家意志,或者说光有国家意志不够,要把国家意志化为企业行为,化为全社会普遍的共识和普遍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我们管科技的特别强调一点,创新驱动不等于科研驱动,范围要比科研驱动大很多,比如说特别显著的是科研是将财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而创新是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我们主要强调后一个过程,前一个也很重要。目前我们特别要强调创新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我们讲三个观点的着力点:发展技术市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科技园区。接下来我就这三个关键的着力点做具体的汇报。
    一、发展技术市场,促进技术转移。过去市场比较多的是商品市场,但是现在我们要促进生产要素的市场,特别要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突破口,过去我抓的比较多的是大院大所为主导的研发体系,现在要补这块,特别要抓技术转移,要使企业主导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中间一定要做好技术转移的过程。这个工作我们也一直在做,差不多30年前就推这个事,一直到现在我们也还在做,最近可以说初步的有了这么一个框架。目前全国技术转移机构有2万家,其中有国家级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369家,技术产权交易所30家,还有创新驿站,基本上建立了一个体系。我们的目标是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高端化、国际化。
    (图)从1984年中国开始统计,那时候技术合同成交额是7亿元,去年到了7469亿元,增长了1000多倍,年均增幅超过20%。我为什么特别看中这个数字,我跟很多人解释过。如果全国案例投入一万亿,那头7000亿有人来买技术,买技术是真金白银,是绝对有用的,是有技术的,说明案例投入是很有用处的,是和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不是我这边投入那边马上就能卖出,长时间来看,后面的交易量超过投入量,说明技术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很起作用的。我们也在做南方中心、北方中心、东部中心等等,最大的中心集聚区还是在中关村,着力点还是做好成果转化。
    二、推动创新创业,培育原创类型产业。我们认为中国未来30年的增长在于原创产业的发展,要让中国的真正在世界做强的话我们要有一批原创,需要有各种环境,需要有孵化使研究R&D的成果真正不断成长,我们的孵化器在全世界规模最大。就业岗位158万人在孵化器里工作,在孵企业有7.7万家,而且其中有200家上市企业,在孵企业总收入已经到4500亿,为了促进发展搞了很多活动,搞了科技创新大赛等等,政府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和媒体也都在积极参与。通过这些活动能够积极促进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在孕育出龙头企业,支持创新产业集群,最后形成一个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三、技术交易市场,我们的孵化也好,大量集中在科技园区,我们也希望打造创新驱动的核心载体。国家从1991年3月国务院12号文件颁布建立26个国家级高新区,到现在今年已经有120家,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图)这是到2013年为止批的各种高新区在全国的分布。大家可以看到沿着东部是最多的,中西部会少一些,西部现在还在逐步填补这个空缺。到2013年底,国家高新区的数量达到114家,今年又批了几家,现在大概120家左右,共有企业52万家,有1460.2万人在这里工作,一半以上都是大学以上的学历,博士学位的10万人。高新区的R&D投入强度达到5.53%,是全国的2.6倍,经费支出里面R&D也占了12.4%,我这里有很多这样的数据。我们有一个火炬中心,在座的很多同志跟火炬中心都很熟悉。在高新区里的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我们的结构也不断优化。所在地方占的比例也在不断优化,我们有35家高新区GDP占所在城市的比重超过20%,15家超过30%,还有3家超过50%,旧貌换新颜。高新区一般建在城乡结合部,经过20多年的建设,现在已经变成了最漂亮的地方。我们现在进一步发展,国务院已经批复了中关村、武汉的东湖、上海的张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在建,我几天以后要到最新一批在成都和西安搞自主创新示范区,到那里调研,各地的积极性也很高。我们希望国家高新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有条件也有义务积极践行科学发展,创新驱动,为中国未来的发展作出示范,是一种试验田。
    最后做点展望。我们研究过什么叫创新国家,科技部有一个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定了40个创新指标,算了一下,如果做一个图,纵坐标是国家创新指数的分值,美国100分,横坐标是人均GDP,创新指数基本上是人均GDP的线性函数,这很好理解,有钱的国家创新指数比较高。有几个国家在同样GDP的情况下创新指数高,这是哪几个国家呢?美国、日本、以色列、韩国和中国,这就说明在这些国家里,政府、社会各界特别重视创新,因此同样的人均GDP,它的创新指数高一些,我们也分析了,为什么这些国家会高,显然都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中国按创新指数来讲,我们统计了40个主要国家,中国大概在中间,因此我们的很多措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弥补那块短板。
我在两年前访问GPL,这是钱学森先生的老家,鼎鼎大名NASA发源地。那天晚上住在他们给爱因斯坦安排过的地方,是跟爱因斯坦一个房间,第二天去访问这个地方,我也跟他们讲过,到这里来不容易,他说很少有人到这里,这也是导弹最开始的地方。谈完了以后我的感受,我们差两点,一是人才,全世界的人才都集中到那里,他们始终认为钱学森是第二,第一是钱学森的老师,在功勋榜上钱学森是第二名,印度、德国、波兰,全世界的人才都集中在那里,他们讲的都是原创,都是全世界没有人做的,我们“万里长征犹路远”,我们还要重新开始!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任曼瑶
标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