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视频中国

王传霖:三方合力  促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

发布时间: 2015-07-03 10:52:1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传霖  |  责任编辑: 孙磊

我想从政府、企业、智库三个层面的几个话题,对促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地,谈一些个人观点:

——中国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落地过程中如何与对象国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几次重大阶段,第一次是邓小平提出的经济特区建设;第二次是中国加入WTO,这两次都深刻的改变了中国。这次中央作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事实上既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对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系列成果和经验,与全世界进行交流分享的一种做法。为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第一点,要坚持合作共赢。都江堰为什么能屹立千年而持久造福社会,就是它的根很深、基础牢,但水坝低,多余的水很容易分流出去。这对我们处理与合作对象的关系启发很大,就是上到国家也好,具体到每个经济组织和个人也好,虽然是以自利为出发点的,但行为上必须是利他的,否则自利的目的也达不到,这就是儒家所说的达人才能达己因此,在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中,要始终贯彻合作共赢的原则。第二点,要努力做到优势互补。“一带一路”所经过的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化差异较大,一些欠发达国家面临着经济振兴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但缺乏资金与生产要素,而我国通过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建筑、能源、通信等先进的技术与装备,在为“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提供服务的同时,也能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这就是相互补充、合作的地方。中国倡导并力推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涉及国家的同心同德、同声相应、同舟共济,为相关国家的人民谋求福祉。

——企业在海外发展中的最大诉求和最大障碍是什么?

在国家实施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过程中,中国企业肩负着重大责任,一方面必将加速“走出去”,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加快自身成长;另一方面更是推动战略落地的主要实践者。但企业“走出去”也存在着以下主要障碍:适应当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慢,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低;中国企业相互恶性竞争仍然时有发生;业务模式亟待创新;国际技术标准壁垒尚未突破。化解这些障碍,一方面要靠企业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还要从国家和政府层面,包括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和智库等,为企业提供以下必要的帮助:一是进一步深化外交关系,持续加强与有关国家的沟通交往,加强战略互信,为国内资本、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合作条件;二是进一步加强指导和引导中国企业推行“本土化”经营战略,建立完善所在国经济、政治、法律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库、信息库,完善风险识别、分析和预警机制,帮助企业控制和化解各类风险;三是进一步加强协调机制建设,深化“走出去”企业之间、产业链各环节的市场主体之间、实体与资本之间的交流合作,结成战略联盟,携手拓展国际市场,提升“走出去”的竞争力和质量。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如高铁,需要通过政府协调,统一规划,系统推进,以充分发挥高铁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战略实施中的“先锋”作用

——企业期待智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传统行业的企业在发展中,更多的是注重硬件而忽视软件,许多时候不缺技术、人才和资金,但缺少的是国际化的思维和战略性的视野,以及最先进、最前沿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成果,经常会以传统模式、惯性思维去治理和经营。智库的优势就在于,具有战略性的思考和前瞻性的洞察力,能从理论高度和实践出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战略性、全局性和可操作性的决策咨询方案,相对超前地引导和重塑企业经营理念。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亟需了解、学习国际商务规则和有关国家政治、人文等环境的背景下,期望智库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一些高质量、有特色、专业化的咨询服务,并为政府“一带一路”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建议和意见,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走向并融入国际市场。

——政府、企业与智力咨询机构(包括官方智库、大学智库以及民间智库)如何发挥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作为智库来讲,一定要树立全球视野,顺应时代潮流和把握发展趋势,给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给企业提供权威的、一流的信息和服务从政府和企业来讲,随着全球一体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要和智库一起形成更好的工作合力,在促进“一带一路”倡议有效落地的同时,提升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和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进而共同提升中国政府、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

本届峰会的举办,有助于我们总结经验,前瞻未来,对凝聚行业智慧和力量、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有着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同时也衷心希望以本次峰会为契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和可持续发展!

文/中铁四局总经理 王传霖

责任编辑: 孙磊
客户端中查看
手机中查看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