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赵进军主持专题论坛:深化改革开放 释放发展潜力

发布时间: 2015-12-26 12:28:11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磊  |  责任编辑: 孙磊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赵进军主持专题论坛 摄影/中国网郑亮

 

中国网12月26日讯(记者孙磊)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5-2016)”在北京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引领新常态,决胜“十三五”,中国网对年会进行全程直播。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赵进军主持专题论坛: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潜力。

 

以下为文字实录:

  • 赵进军:

    各位来宾、各界朋友,我很荣幸担任这一时段专题论坛的主持人。这一时段的主题是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潜力。一共将有四位演讲嘉宾,围绕这一主题给大家介绍、阐述他们的思想观点。分别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扬先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先生。

    首先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资委原主任李荣融先生给大家做主题为深化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演讲。大家都知道,李荣融先生长期参与我们国家国有企业的领导管理,可以说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知名的、专家级的领导。欢迎李荣融主任。

    2015-12-26 11:34:10

  • 李荣融:

    大家早上好,从1979年改革开放算起已经36年了,如果说国有企业改革以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算起已经31年了。今天10分钟让我讲这些题目,我想讲两点:

    第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现在各种说法很多,但是很重要的是要牢牢把握方向,这就要回顾我们已经走过的路,来坚定我们自己的信心。所以,为了这个讲话,我重新又把这些决定学了一遍,十二届三中全会当时对国有企业的讲法,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这是决定当中的原话。所以当时的着眼点叫搞活国有企业,我认为没有过时,无论是哪个所有制企业,无论怎么评价我们的经济,按我的评价就是有没有活力,没有活力就没有希望,尽管现在很困难,有活力,我相信一定有希望。经过了九年的探索,我认为这个时间不长,代价也不算太高,但是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就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了16个字: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从这起,1993年已经定了这个方向,到1999年届四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问题作出了若干决定,这个决定我自己理解就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全面诠释,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尽管之后的路很困难,因为大家知道1998—2000年是国有企业脱困的三年,成为了国民经济沉重的包袱,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没有停止,撤销了九个工业部,这么多的企业关闭破产,下岗分流,再就业,咬住了。通过三年,如果说成绩很大,我认为过高,但是逐步摆脱了困境。当时是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也很大,国家的财政收入很可怜,外汇储备也很可怜,但是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没有动摇。到2002年,十六大对国有资产管理的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的决定,从我学习的认识,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里程碑,因为这次会议很重要,对政企分开这样一个体制上做了重大的改革,所以才有了后来一个阶段的所谓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10年,从2002年算起,国有企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包括效益、税收,都在15%以上,哪个国家有这个速度?所以美国的财政部每年来看我,他说你这个部门太重要了,我说你应该访问我们财政部,我跟你不对口。他说美国如果要有像你中央企业100来户,交的税能够占国家财政收入20%左右,我这个财政部长就好当了。每年增加的税收交给国家的超过1200亿,不是1年,是10年,所以由国民经济的沉重包袱变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靠的是什么?坚定不移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去改革,不动摇。

    2015-12-26 11:45:50

  • 李荣融:

    困难的时候不动摇,好的时候也不要动摇,所以我离任时最担心的就是两条:一是政企分开变成政企合一,政府干预越来越多。不要说国有企业,其他所有制企业,如果是政府干预多的,我相信一定搞不好。这是历史证明的。十六大以后到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叫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的作用,应该说这是对现代企业制度推进的催化剂。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要依法治国,提高两个能力,我认为目标很清楚,要回顾这段历史,坚持现代企业制度就有希望,扎实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就有活力。如果没有活力,国有企业没有活力,我不相信我们的经济会有活力。在这十年不要光看国有企业,我们其他所有制企业同样突飞猛进,民营企业也在发展中不断提高,所以经济的活跃程度,我相信回顾历史都看得出来,哪一段是活跃的,哪一段是死气沉沉的。再回过来看,当初十二届三中全会着眼点是完全正确的,今天叫我评价经济,评价企业,我仍然说活力。后来要求国企三句话,活力、影响力、控制力,没有活力谈不上后面两条,所以我认为当前要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首先要抓这个方向,这个方向仍然是把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牢牢抓住,这是我想讲的第一点。

    2015-12-26 11:47:40

  • 李荣融:

    第二,关于学习淡马锡。讲到国企改革就牵扯到学习淡马锡。到去年建立了40年,今年是41年,40年的成绩我给报一下,对国家GDP的贡献是13.5%,平均每年派红7%,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年均是18%,可以说从亚洲金融危机到美国金融危机,他都经历了。朱镕基总理当时带我去,我在国家计委工作,去那边看了10分钟,99年,他们报告的一句话是我底下的企业无一亏损。朱总理指着我,他说你听听,我知道他的意思,但是我相信,路走对就有希望。所以我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淡马锡,可以说淡马锡的40年是新加坡国有企业改革成功走出的一条路的40年,也可以说新加坡淡马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功的典范。咱们讲的16个字他都做到了,而且是与时俱进,美国不少人吹捧,我也认真学习,安然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应该说是,雷曼是不是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但是都哄然倒下。反过来再去看看淡马锡,他公司治理结构有他的特色,那两个为什么倒下?要我说有一个重要原因,董事会失效,都是做假账,说得重一点是诈骗犯,所以建立董事会是淡马锡治理结构当中很重要的环节,没有他不会有40年的辉煌,而且还要与时俱进。所以,他对董事会有一整套的制度,对董事的管理,对董事日常的沟通都有规定。

    所以至今可以说淡马锡值得我们学习,关键是学什么。有的说淡马锡,新加坡政府的出资人代表就是财政部。我说2003年之前确实我们国家也是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局在财政部,2003年以后才有了国资委,国资委的授权当时也是试点,范围不大,确定的是非金融的经营性资产,还要受国务院授权的,在那个非金融的经营性资产当中,国务院授权部分是国资委。所以我认为,形式一定要服从于内容,今天要谈这个题目,我想要说的形式一定要符合内容,当前中国最要抓的不是别的,就是怎么有利于政企分开就怎么做。不客气地讲,现在去问不少高官,问他国资委为什么叫特色机构,能正确回答的我估计不会超过30%,为什么政府管理越来越多,他不清楚社会公共管理的职能和出资人职责都混在一起,能搞好吗?历史证明搞不好。所以,重点要向新加坡学习的第一位的是政企分开。

    2015-12-26 11:47:50

  • 李荣融:

    我拜访过李显龙,我问他,你这位总理对国家淡马锡的投向有没有想法?他说当然有想法。我说你怎么办?他说我们派出了董事,有董事在董事会大,如果董事会投票决定不同意,我总理也只能接受。我说这在中国要做到这一点,没有15、20年是做不到的。但如果做不到,要谈国有企业改革,基础不对。什么原因?说话的人不负责,负责人不说话,这怎么能搞好?要学习淡马锡的第二条,要认真学习他的公司治理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是一成不变,要与时俱进。现在淡马锡的投资70%在海外,在新加坡占30%不到。所以,40年成就,我想应该正视这样的现实,不去争,我们要做的是学完了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来认真做,要总结我的发言就是:坚持方向,加快步伐,扎实推进。谢谢大家。

    2015-12-26 11:50:31

  • 赵进军:

    感谢李荣融副理事长的精彩发言。下面有请国经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就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点工作发言。

    2015-12-26 11:51:07

  • 张晓强:

    今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总体要求和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等十方面的任务,文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

    五中全会《建议》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开放等五大理念,要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开放工作提出了优化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加强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六方面的任务。根据上述精神,我想讲一个重点任务,就是关于加强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

    2015-12-26 11:51:49

  • 张晓强:

    我感觉这是构建新体制、开创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新举措,具体可以从三点看:

    第一,这是适应我们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通过开拓产业发展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新举措。我们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多种工业品产量世界第一,但是若干产业产能过剩问题非常突出,钢铁、建材、光伏发电设备,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我们具有工程技术性价比、建设工期等方面的优势,比如我们不仅是煤电装机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家,而且我们现在的60万、100万千瓦超过临界发电机组的煤耗、排放水平也是居世界一流。再比如说我们10月19日和印尼签了雅万高铁的协议,当时一些日本人说中国人是在吹牛,他们三年工期做不到,我们就向外方介绍,中国京沪高速铁路1300多公里,三年半建成的,曾理事长那时候就是京沪高铁领导小组的组长,我们不是吹牛,雅万高铁才100多公里,我们三年完全可以建成。

    第二,这是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举措。因为新世纪以来,我们对外开放战略形成一个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也好、对外工程承包也好,都是快速发展。但如果再加上一个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就可以使我们的资金优势、工程建设优势和设备制造优势有机结合,更加充分发挥我们的综合竞争力。比如我们过去走出去,铁路、港口、公路建设能力为世界前列。相当长一段时间我自己在一线工作,他去争合同只讲工程质量好,造得快,人家说你能修350公里的吗?咱们中铁建设说没问题,你要多快能修多快。但是说到融资,将来运营是一方面,他说这和我没关系,我是包工程的。通过我们对于投融资经营、设备制造这样一种组合,就是产能和设备制造国际合作要求的积极开展工程承包加融资、加运营以及设备制造合作这样一种多方式的合作,可以使我们的走出去迈上一个新台阶。

    2015-12-26 11:55:26

  • 张晓强:

    第三,深化我国与多国互利合作,促进全球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有效措施。因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现在一部分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但是也更重视本国的产业水平提升,使矿能资源在本地有深加工和增加本国就业,不满足于只是贸易出口、进口你的设备或者是你来做工程承包。通过充分考虑所在国的需要,现在确定我们的产能设备和制造的国际合作近期以亚洲周边国家和以非洲为主,注重和当地政府、企业的合作,为当地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能够更好的体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深化南南合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强调中国的国际产能和设备合作可以与具备条件的国家,包括法国、英国、美国等这些发达国家合作,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架构,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比如中国政府已经和法国达成共识,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今年中美二轨对话前习主席会见美方参会代表,对中美经贸合作提了三点:一是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二是加强投资贸易往来,三是可以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美方代表反映是非常积极的,我们推进这样一种合作,可以缓解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在发展中国家拼力竞争的局面,形成一个既有竞争也有合作的格局,这样也有利于南北合作,拓展一个新的空间。

    坦率地讲,开展国际产能和设备制造合作刚起步,真正要有效实施还要花非常大的功夫,比如有的企业对当地的文化、宗教、资源保护重视不够,在管理体制上还不完全适应,存在着无序甚至是恶性竞争的现象,这就需要坚持企业主导、政府推动、突出重点、有序推进、注重实效、互利共赢、积极稳妥、防控风险的原则,扎实工作、开拓创新,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际产能和设备合作不断取得实效。谢谢大家。

    2015-12-26 11:57:27

  • 赵进军:

    谢谢晓强副理事长的精彩发言。下面请金融专家李扬先生就金融体制改革发表看法和建议。

    2015-12-26 11:58:14

  • 李扬:

    尊敬的培炎副总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理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我现在的第一身份是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理事长。这个实验室也是同我们发展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同时获批的25家国家高端智库之一。我今天的任务是谈金融体制改革。

    首先要讨论一个方法论问题,金融改革是非常复杂的。方法论问题,过去谈金融改革通常是按照金融的部门,我们会谈机构改革、市场改革、工具、金融服务、货币政策、金融监管,然后是国际协调,我们通常会按照这样的顺序和结构来展开金融改革。这个也对,但是现在看起来是有缺陷的,因为金融如果离开它的服务对象,就是一个飘忽不定的东西,有可能会变成虚拟经济。危机以来,全世界金融体制的调整和改革都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

    按照这样一个逻辑,我今天讲五方面的内容:第一,主要讲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对金融改革提了什么要求。后面四个是根据这些要求展开具体的金融改革的内容。我不按照机构、市场的逻辑来讲,按照实体经济要什么我们就改什么,就发展什么的路子和大家来讨论。

    2015-12-26 11:58:33

  • 李扬:

    “十三五”我们面对的实体经济的状况不用多说了。全球经济仍然坚持不可能有很好的表现这样一个看法,中国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当然我们也进入了经济的新常态,在“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速度平均是6.5%,预计“十四五”的速度会有所下降,这就是我们面对的实体经济的状况。这样一个实体经济的状况对金融改革提出了什么要求?三个要求:一是要支持五大发展。五大发展是五中全会的一个新概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金融改革要以这样五个发展来定位。二是我们要面对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以及由它不可避免的带来不良资产增多的局面,要有效防止金融风险,这是绕不过的,特别是今后三年,将会是我们的不良资产集中爆发的时期,所以金融改革无论说什么,都必须以这个为非常重要的目的。三是要加强监管的协调,提高整个体制防范风险的能力。实体经济对金融改革的要求就这三点。

    大家比较习惯的觉得金融就是给钱,现在通过危机看到,金融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为实体层面的资源有效配置提供一个有效的环境,至少提供一个不干扰的环境。这样来看,在金融领域中三个“率”最重要:利率、汇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利率决定于价格,资源怎么配置,怎么才是有效配置,要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利率。汇率决定于我们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资源,要在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背景来配置中国的资源,因此汇率是否有效,是否达到均衡水平就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如果汇率不合适,如果扭曲的话,配置的效率是降低的。收益率曲线,对微观的所有金融企业来说,产品的定价,一个债券为什么发这个利率,一个理财产品为什么是这样的收益率,国债为什么收益率会比其他的要低等等,要决定于要有一个收益率曲线,这是所有金融产品定价的基准,没有这个基准,所有的金融产品是有可能定价无效率,从而引导的资源配置是无效率的。所以,在下一步的金融改革中,我们要完成“三率”的市场化。这“三率”市场化的任务在三中全会决定中已经提出,三中全会以来已经做了很多的努力,在今后这一两年里要把它攻克。这是第一个要做的事。

    2015-12-26 11:59:34

  • 李扬:

    第二个要做的事,我们有五大发展,习近平主席反复说,第一位的是创新,因为没有创新我们不可能走过未来这样一个艰难的道路。所以,金融的任务就是要支持创新,同时无论你怎样来界定今后的人民任务,投资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创新也罢,新产业也罢,第一个环节是投资,要支持金融的有效投资。创新的问题,对金融来说,要支持创新,金融的理念要转变,要能够容忍犯错误,因为创新是经常犯错误的,十个创新成功一个,那九个是犯错误的。金融如何去支持这样一个很容易犯错误的事情,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我们以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体系是不允许犯错的,犯错误终身追究。因此我们现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必须改变,我们必须发展按照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的决定,发展以直接融资为主的结构。所以,我们的任务是很明确的,如果投资还是那么重要的话,我们要支持投资。对中国来说,现在投资千头万绪,什么样的投资最缺资金支持?长期投资。无论是城市化,无论是新型工业化,无论是把眼界推广到全球,“一带一路”,都是需要长期投资的,而中国现在金融体系能够聚集来的资金是短期的,短期资金支持长期投资,这就是我们金融改革的任务。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解决长期性、股权性资本供应的问题。

    2015-12-26 12:04:41

  • 李扬:

    中国资金的第二个问题是按照我们的金融体系动员起来的资金,提供给资金使用者的时候,基本上是形成资金使用者的债务,而债务太高,杠杆率就高,所以我们还必须解决债务率过高的问题,因此提供股权性资金就是我们的又一个任务。所以在这样一个总任务下,我们要解决长期性资金和解决股权性资金的问题,所以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在股票市场方面我们觉得主要是发展支持草根创业的市场,支持地方创业的市场,因为现在上面的市场已经足够使用了。我们应当有更多的形式,要发展更多的产业投资基金,要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任务也是相当繁重的。我们给了一个比较,用股权市场来比较,中国股权市场上,从主板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是头重脚轻的,和美国比较,最好的市场和最低级的市场相比是正型金字塔,这符合事物发展规律,高档次的少,低档次的多,而我们中国是高档次的多,低档次的少,于是后力不济。我们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是,下一步所谓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问题,主要是草根的问题,主要是地方的问题,这一点思路我们必须改变。

    2015-12-26 12:05:55

  • 李扬:

    第三个问题是降低杠杆率。我们知道,五中全会中首次把降低杠杆率作为战略目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又一次把降低杠杆率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大家知道这次危机是发达国家杠杆率高引发的,现在在危机进行了这段时间之后,一个凶险的语言认为下一步的危机是由于发展中国家杠杆率过高造成的,其中中国是大家最关注的国家。对这样一个凶险的预言我们不可不察,所以五中全会我们就细查了这一点,就有了这样一个决定,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杠杆率。讲到杠杆率的时候,我们有两个概念,大家经常会混淆使用,一个是杠杆率,一个是资产负债率。杠杆率是总资产对权益资本比重,资产负债率是负债对资产的比率,我们降的是前者。今年6月完成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现在已经有了12年的数字,从12年的数字可以看 到中国的杠杆率是在提高的,尤其是最近这一段,2009年开始迅速提高。

    再看看部门的情况,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不断提高,提高的关节点也在2009年,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不断提高,关节点也在2009年。中国最主要的问题是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提高,在中国企业出问题,银行立刻出问题,银行出问题,财政立刻出问题,财政出问题,经济马上就会出问题,这是中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逻辑。所以我们必须要观察中国非金融企业的问题,负债率从2007年的54%上升到2014年的60%,负债占GDP的比重从195%上升到317%,杠杆率从98%上升到149%,上升非常快,难怪五中全会把降低杠杆率作为任务。

    2015-12-26 12:08:07

  • 李扬:

    政府部门的杠杆率变化也是比较缓慢的,但是跳跃性增长也在2009,这就告诉我们一件事,下一步我们在应对经济下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吸收09年的经验。但是我们现在讲杠杆率的状况讲的是债务,我们筹集债务也都是为了做投资,因此必须结合资产做分析。结合资产分析之后,我们的结论是相对乐观的。如果按总量算,中国到2014年底资产净值103.3万亿元,多于一年的GDP。但这里面很多是非流动性资产,把这些扣除,比如土地、房地产等等,净值是28.5万亿,这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是我们真正的财富。这个数字公布之后,国际上有一些评论说,根据中国社科院的分析,中国是可以应付1.5次危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这是我们真正在今后遇到问题需要处置时靠的是这样一些债权。

    去杠杆有很多措施,我们说了从分子、分母两个角度介绍,政府和央行承接债务,现在都在做,但是都有很多弊端,很到问题。分母对策就是扩大GDP的规模,这里我们要讲到容易被混淆的问题,去杠杆在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是两个概念,微观层面可以通过发展直接融资,可以把债务替代,宏观层面没有任何这种办法,宏观层面只有把GDP做大,同时控制好债务,这是非常困难的任务。危机以来,发达国家都是以去杠杆为首要目标,但是七年多下来,增加了58万亿,所以我们在提出要去杠杆这样一个目标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这里面的艰辛,要做好充分的做长期奋斗的准备。

    2015-12-26 12:12:30

  • 李扬:

    五中全会决定中关于下一步金融改革有一句新话,就是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所谓是新话,过去谈机构改革就是一句话,市场化。而这次是四种类型的机构并举,而且相互补充,分工合理,所以如此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原因还在进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还在下滑,有很多问题要处置。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单纯的商业性金融是解决不了的。二是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很多新任务,很多新的领域,特别是有很多投资领域,所有这些新领域,单纯的商业性金融也支持不了,由于这两个原因,所以中央才非常有远见的提出了四类金融并举且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路。

    我们今后面对的金融改革和以往不同,最主要就是定位不同,我们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规范我们的改革方向和发展方向,我相信我们的任务一定能完成。谢谢。

 

责任编辑: 孙磊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