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图片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主持

发布时间: 2015-12-26 15:58:37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孙磊  |  责任编辑: 孙磊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主持论坛 摄影/中国网郑亮

 

中国网12月26日讯(记者孙磊) 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5-2016)”在北京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引领新常态,决胜“十三五”,中国网对年会进行全程直播。

国家发展改革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主持平行分论坛二: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协调发展环节。

 

以下为文字实录:

  • 主持人:

    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下午的论坛现在开始,我们论坛请了四位嘉宾,我是发改委学术委秘书长,我叫张燕生,下午的四位嘉宾,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国家食品药品总局副局长吴浈,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下面首先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四位嘉宾上台就坐。

    2015-12-26 14:02:16

  • 主持人:

    今天下午的论坛是五大发展理念,就是五中全会提出来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也就是关于坚持共享发展,我们这个部分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过去35年改革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先让少数人富起来,先让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先扩大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经济35年过去了,新35年开始了,在新35年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国家提出了坚持共享发展,并且在这个部分国家非常明确我们下一步发展将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中国经济从先让少数人富起来现在开始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迈进的新阶段。在坚持共享发展可以看到五中全会的建议,讲了几个主题词,在五中全会讲下一步将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尤其是克强总理在今年年初两会讲了中国经济有“双引擎”,一个引擎是大家说的最多的“双创”,还有一个引擎就是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这里涉及到下一步怎么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三中、四中、五中有一句话,一句是法定责任必须为,无法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下一步将用法治方式怎么公共产品的供给。另外一个主题词是下一步实施脱贫工程,在“十三五”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实施脱贫攻坚的工程,今天上午我们已经听到像杨伟民副主任和宁吉喆副主任都跟我们谈到了,“十三五”期间怎么能够使我们目前按现有标准还有7000万人口能够实现脱贫。

    2015-12-26 14:04:31

  • 主持人:

    五中全会的建议提出了,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全面深化教育的改革,要重视职业培训,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下一步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源的素质,将是我们“十三五”的一项重要工作。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十三五”建议,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下一步要促进就业和创业,另外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十三五”期间要缩小收入差距,要朝着更公正、更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下一步将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等等。

    2015-12-26 14:05:33

  • 主持人:

    我们在学习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时候,今天请来了四位都是国家顶尖级重量级的专家,由他们把我们刚才讲的五中全会这么多深刻而且对我们下一步有重大指导意义的这些思想做进一步讲解。

    首先,请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洪天云给我们讲扶贫攻坚方面的意见,下面有请洪主任。

    2015-12-26 14:05:40

  • 洪天云:

    尊敬的主持人张燕生秘书长,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参加今年的中国经济年会,同志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把“十三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做了全面勾勒,特别是要解决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短板问题是农村问题,短板中的短板问题是农村中的贫困地区。11月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刚刚12月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对打好“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促进协调发展、共享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12月24日光明日报登载了今年的民生改革十大热词,第一条就是脱贫攻坚,这个词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之前总书记在审定方案的时候,由原来的扶贫攻坚改了一个字,全党、全国、全社会怎么动员起来用五年的时间解决好限行标准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打一场攻坚战,必须是脱贫的攻坚战,这说明脱贫攻坚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共识,引起了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今天有机会借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协调发展的平行论坛的平台,介绍国家“十三五”的脱贫攻坚和近期我们在贯彻落实相关情况,在此我代表国务院扶贫办向论坛的主办方,向张燕生秘书长,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5-12-26 14:06:31

  • 洪天云:

    朋友们都知道,总书记在2014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困,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我们国家经过了60多年的发展,国家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改善。但是因为我们国家地域辽阔,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异大,统一区域的不同群体的发展差异也非常大,因此强力推进脱贫攻坚,让贫困人口共享30多年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十三五”时期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重大的课题。

    我们国家目前的贫困状况,我给大家简要报告几个数值。一是还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这个区域范围内和2000年确定的重点共有832个贫困县,12.8万个通过一上一下一没有确定出来的12.8万个贫困村,国家现行标准,也就是2010年物价水平2300块钱的还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贫困大多处于高寒山区,高原地区,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革命老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别大,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生活方式还非常落后,我特别有感情,也负责任的报告和告诉大家,我是长时期大学毕业以后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工作,2010年到北京工作,确实这个状况非常揪心,未来的五年攻坚难度十分艰巨。

    2015-12-26 14:08:25

  • 洪天云:

    这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的短板,需要作出合理制度安排,形成有效共享机制,让这个地区贫困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要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齐心协力打赢“十三五”期间的攻坚战,补齐补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当前关键是要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精准这个精髓,进一步把贫困人口底数和建门立槛的工作搞扎实,搞准确,真正做到精准识别,进一步把治贫原因和帮扶的措施弄清楚,真正做到精准施策,进一步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精准帮扶,进一步把脱贫时间倒派工期的时间表落实到位,真正做到精准脱贫。

    2015-12-26 14:19:58

  • 洪天云:

    中央对“十三五”脱贫攻坚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理了一下概括起来包括总书记的讲话,是一个目标、两个确保、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解决好关键的四个问题。一个目标就是补齐,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就是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六个精准就是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倒库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围绕精准和解决好7000万人,要采取五个一批的工作路径,要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解决一批,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脱贫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最后因为自身的条件因病特别是因残失去劳动能力的这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解决对于最后一批。

    2015-12-26 14:22:10

  • 洪天云:

    四个问题的关键是解决扶持谁、谁来服、怎么服和如何托的问题。大政方针已定了,我们现在的主要任务关键是抓落实。2016年是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起步之年,关键之年,全面实施精准脱贫和精准扶贫的开局之年,锁定对象,分类施策,挂图作战,实现“十三五”脱贫攻坚的良好开局,需要我们全力以赴地把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变成一个个的方案和行动。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最后一句是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做大量的细致、艰苦复杂的工作。

    我们近期从国外扶贫办的角度,在扶贫系统,在沟通协调、督察检查各个方面都在全面展开,从系统本身自己在抓紧做好,也是建设好某个平台,完善好三项机制,组织好七项行动,实施好精准扶贫在全国贫困地区,特别是片区有针对性的四个方面的工程。

    第一,是建设好五个方面的平台,实施扶贫精准脱贫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必要的工作条件。第一个是必须建立起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这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基础和前提,通过2014年整个一年的努力,全国调动了上百万人力、物力资源,把8962万贫困人口,这是2013年年底底数,统计的公报数分解到贫困地区以后再落实到具体的乡、村、户,户这一块按照两上两下的,从群众自愿申请开始最后到两公开一公示的模式拿出来,从今年7月20日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全体会议上提出了要回头看,搞准确的要求,最近一段时间把数字全部搞准,进行大数据管理,建设大数据平台还有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2015-12-26 14:31:11

  • 洪天云:

    第二,要指导各个省建立起扶贫开发多方式、多渠道的融资平台,筹助和配置比较好的资金资源来保证我们这一项攻坚任务。目前已经在发改委的权力推动下,1000万人口的异地扶贫搬迁项目开始启动,1000万人口解决,总的6000亿资金都需要一个有效、快捷,能够迅速到位,到每家老百姓的平台,这是一个大事情。

    第三,建设县级扶贫开发资金,整合管理平台。中央已经明确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攻坚这块,在县委、县政府在县的范围内进行统筹,这个统筹好和不好,责任最大在县里,必须落实。

    第四,建设贫困村,扶贫脱贫的工作落实平台,除了村支两委,今年也是乡镇村支的换届年,同时全国已经派出了50万人的住村工作队,12.8万的贫困村,村村都有住村工作队,每一个村从中组部到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已经派出了十几万人的第一书记到了贫困村的区域,这个工作平台怎么解决好,解决点对点人到户的问题。

    第五,建立社会扶贫对接平台,全社会高度重视,高度关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物出物。昨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一条,杭州最温暖的中学老师,把一生的心血退休以后全部关爱到贫困孩子的身上,全社会需要有工作有效对接,而且是全社会公正公认的,不是郭美美事件这种影响的、放心的平台,所以必须要把它建立好。这是一个方面,第二建立完善三项制度,我简要说一下,这三项制度主要是建立考核机制。

    2015-12-26 14:59:18

  • 洪天云:

    大家知道,22个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已经跟党中央国务院签订了责任书、责任状,立下军令状,这是不可儿戏。短短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省对市、市对县分别立军令状做这块事,考核在军令状的基础上必须有有效的,考核出干劲,考核出实事求是的,考核出具体实际情况的,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的,咱们政府主导的平台,把它做好这个机制。建立贫困退出机制,老百姓进到这个数据系统以后,怎么要有序进去,要有序出来,出来是得到扶持,是真正脱贫,真正解决基本问题。大家知道像8000多万贫困人口,其中42%是因病致贫,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因病的问题是不是解决好,如果因病的问题没解决好就是假脱贫。要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包括把民族党派工商联的作用发挥起来,全国各地人民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社会组织和第三方评估机构发挥起来。各地方自己申报,是真脱贫还是数据脱贫,需要有一个公正、中介机关来承认它、评价它。

    2015-12-26 15:00:23

  • 洪天云:

    开展其他行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府主导、政府主体,我们国家扶贫开发这么多年以来,在世界上叫的最响、有影响力的一个经验和好的具体的模式。但是全社会怎么更好地参与进来,这方面有差距,因此这次脱贫攻坚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中央国家机关相关部门在这块率先行动。比如国家教育部率先围绕贫困地区和7000万人口的孩子们的职业教育,在四五年的时间通过职业教育脱贫一批,推动教育扶贫行动,由卫计委牵头,包括部队医院都参与的健康扶贫行动。

    农村主要解决老百姓增收的问题,四大块,一块工资性收入,一块经营性收入,一块政策性收入,国家各项补贴,一块财产性收入。农村产业发展,包括国家现行的金融制度为城市和工商业者设置的,怎么样适合农村包括贫困家庭有有效的对接机制,需要有特惠金融,在这方面开展金融扶贫行动。第四是交通扶贫行动,交通方面做了很多的贡献,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现在顺下来的12.8万个贫困村。第五,劳务协作对接,西部地区,我们7000多万贫困人口,有劳动能力的,愿意走出来的,在省内省外有效的劳动协作对接,特别是有身体能力智能和技能能够使用的工作平台,来解决好这方面的事。

    中央国家带头,由国家68个央企牵头,对100个革命老区县和1万个贫困村开展的百县万村行动。由全国工商联带头,动员了全国一万多家利民企业开展“万企帮万村”行动。实现精准扶贫工作,我们国家特别是西方、南方、西部各个地方的气候条件、环境条件,水、土、热各个方面是不一样的,推进出来我们想怎么样做到分类施策,因地制宜,推选了整村推进,职业教育、扶贫小额贷款,异地扶贫搬迁、电商、旅游、帮扶购书以及贫困村创业支付带头人和龙头企业,适合哪一项各个地方推进哪一项,而且不拘泥于这一项,实事求是的推动我们老百姓能够接受,能够给老百姓带动起来、参与进来的具体行动。女士们、先生们,打赢“十三五”的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和政府的郑重承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衷心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各位老师,大家积极建设,出主意,想办法,逐步形成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的新举动,为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补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短板,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促进共享发展而不懈的努力,谢谢大家!

    2015-12-26 15:01:33

  • 主持人:

    非常感谢洪主任给我们做了全面系统的下一步怎么打好脱贫攻坚战,包括讲五大平台三项制度,七大行动以及十大精准扶贫工程。我们相信在未来五年,脱贫的攻坚战打好刚才讲的这些行动、工程、制度,来五年在共享发展方面一定会取得显著的进步。下面请国家食品药品总局的吴局长发言。

    2015-12-26 15:02:31

  • 吴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非常高兴应邀来参加今天下午的会议。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所管理的东西都是和大家息息相关的,改革起来叫四品一械,四品是食品、药品、化妆品、餐饮,一械就是医疗器械。我今天下午选一个题目,讲药品,不可能每一个产品都讲,重点讲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从药品审批制度的改革方面的举措。药品不仅仅是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也和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进步都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鼓励创制新药,确保药品安全,促进公众健康,这是我们药监部门的神圣职责,同时也是医药企业和广大公众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制药业发展非常迅猛,到目前为止,我们国家药品的销售额占了全球的15%,市场份额之大,用这个比例看,大家一听便知道了。我们国家药品生产能力有多强,能够生产全世界2000多种化学原料当中的1600种,化工原料药我们自己基本上能够做到自供自给,我们生产的制剂做成各种各样的药,能做成4500多种,还有预防疾病所用的疫苗,我们国家的产能已经到了十亿计,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医药消费市场,这个地位几年前就确定下来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公众用药的需求得到了满足,药品的研发能力也明显提升,生物医药已经列入国家七大战略的新型战略性产业之一,鼓励和引导药物研发和创新,也成为从政府部门到研究机构,乃至企业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共识,创新推动的作用也逐步显现,创新驱动的效应也逐步形成。我们国家的药品研发已经进入到仿、创结合的新的发展局面。

    2015-12-26 15:07:47

  • 吴浈:

    问题也不能忽视,一是我们国家药品生产的企业数量比较多,4800家地这些企业基本上是生成仿制药,所以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是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的竞争非常激烈。二是生产企业多,但同时又小,而且还散,这种格局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改变。因此,低水平重复申报药品的现象是十分突出的,药品积压很严重。三是创新能力有提高,但是跟国际先进水平比有差距,缺乏具有真正原始意义创新药品的上市。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也倒逼改革,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既是立足解决当前药品积压的迫切需要,更是着眼长远提高药品质量的治本之策,既是稳增长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医药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在8月份印发了《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意见》总要求就是要紧紧围绕保障公众健康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这么一个大局,以提高药品的质量为核心,以解决药品的积压为重点,以鼓励创新为导向,治标和治本相结合,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加快建立更加科学、更加高效的审评审批体系。

    2015-12-26 15:10:43

  • 吴浈:

    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提高药品审批标准。我们审批标准提高到什么程度呢?新药要按照国际上,也就是说要在全球性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新药。仿制药必须与原研药的标准一致,新品准的仿制药要以原研药作为参品,确保与原研药品的质量和疗效一致,对过去已上市的药品我们要分期分批地进行一致性的评价工作。二是鼓励药品研发,11月4日全国人大授权国务院,在我们国内十个省进行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要将药品上市的许可已经生产的许可分开,要允许药品的研发机构和研发人员申报新药,来实现科研成果在药品上市许可转让中利益获得最大,同时上市许可持有人可以去委托其他企业生产,使新产品能够迅速占领市场,这样可以有效的抑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三是提高审评审批效率,重点是要优化审评的流程,简化审批的程序,增加审批的人力。我们要争取在明年年底之前把现在手上积压的产品基本消灭,在2018年以前我们能够完成基本药物目录当中的口服固体制剂这些产品质量和疗效一直评价。四是开展数据的打假,确保上市药品临床实验数据确实安全有效,针对当前数据不真实的问题,我们总局启动药物临床实验治查核查工作,打击实验数据的弄虚作假问题,确保申报资料真实可靠。

    改革的措施还有很多,我想重点谈一谈开展临床实验数据的核查。因为开展临床实验数据的核查,这是我们改革药品审批制度本身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落实四个最严的具体体现,这样才能确保公众用药的安全,我们以此作为切入点,规范我们国家要临床实验,乃至整个药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的行为,提高审评审批的质量和效力,推动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实现上市药品有效性、安全性、质量可控性能够接近或者达到国际的先进水平。

    2015-12-26 15:11:53

  • 吴浈:

    总局前段时间开展了三次临床实验的核查,发现了一些药品管理当中的一些现象,发现的违背临床实验的方案来开展研究,分析的方法不可靠,数据不完整,不规范等问题。也发现了注入实验药物不真实,编造数据、修改数据、瞒报数据等等这些不真实,甚至弄虚作假的问题。数据不规范、不真实、不完整,这是不同性质的问题,我们要区别对待,区别处理。数据造价是主观故意,严重违背职业道德,性质恶劣,是这次我们重大核查的对象,狠狠地处理。数据不完整不规范,这是技术问题、能力问题,要给企业改正重新申报的机会,来维护药品生产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新药研发的积极性。

    女士们、先生们,保护公众健康,保障公众用药的可及和可获得,这是我们药品监管部门的神圣职责。当前我们国家新药研发势头非常好,国家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提高中国制造质量,开展供给侧改革政策的大环境,对于新药创制非常有利,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制度创新来推动制药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使中国制造走向中高端发展之路。谢谢大家!

    2015-12-26 15:12:52

  • 主持人:

    非常感谢刚才吴局长给我们全面、系统、透彻地介绍了下一步药品审评审查制度改革目前的进展问题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每一个在座的朋友们具有切身利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高培勇教授给我们演讲,发言的题目是关于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下面有请高院长。

    2015-12-26 15:13:57

  • 高培勇:

    大家下午好,在共享发展的旗帜下增加公共服务的供给,无疑是一个当务之急,也是重要之策。但是我想说,这件事做起来并非仅仅是增加公共服务供给这几个字那么简单,涉及到一系列的包括理念、体制、结构、战略等等方面的重大调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在当前有如下四件事是必须首先解决的:

    第一,转换理念。有两件事首先应当提出来转换,其一是公款,经常把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称之为公款,但是在现代国家治理理念条件下必须把公款理解为税款,税款和公款不是一个意思。其二是人民,人民放在公共服务的理念条件下就是纳税人,我觉得纳税人就等于人民,为人民服务就等于为纳税人服务,校正了这两个理念之后其他的事情就比较好做。我们都讲,拿人钱财,予人消灾。如果认定公款就是税款,人民就是纳税人,纳税人缴纳税款干什么,为什么缴纳税款,其实就是向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府为什么能够从人民那里征收到税款,也无非就是要用之于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一个重要的理念需要澄清的是,我们要为纳税人用好税款,根本标志就是看你是不是给人民,给纳税人提供了物美廉价的,物有所值的公共服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转换问题,只有真实的回应纳税人的呼声,才能够真正做好提供公共服务的这样一种工作。

    2015-12-26 15:14:31

  • 高培勇:

    第二,改革体制,我们现行体制是和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共享发展这样目标要求本身不相匹配的,从建国开始实行二元经济社会体制,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在二元经济社会体制条件下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体制上,我们是这样理解二元经济社会体制的。一是以所有制划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主要是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一般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非公有制企业逐步进入到这个覆盖范围,但是在提供公共服务的标准上又是低人一等的。一方面是非全覆盖的,另一方面又是非均等化的。二是以城乡划界,公共服务覆盖范围,基本上主要覆盖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基本上不在这个范围之内,后来随着改革开放进展,让公共财政阳光逐步普照到广大农村,但是对农村提供的公共服务标准又是低于城市的。也是一个非全面覆盖,非均等化的问题。这样一种体制如果继续持续下去,很显然难以说在这样二元体制下实现公共服务的共享发展,这显然是不行的,体制要变。

    第三,结构。在中国经济迈出新常态的条件下,很难想象让政府扩大财政支出的办法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我觉得重要的问题在于调结构,我们的结构是展望世界各国,政府的支出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本的政府职能支出,其二经济建设性支出,三是社会福利性支出,我们的财政支出分布在三部分支出比例大体是20:40:40,20%的财政支出用于政府基本职能的履行,40%的支出用于经济建设性,40%用于福利性,这是我们的结构,和很多具有现代意义治理国家支出不大一样。比如美国支出结构是30:10:60,把30%钱花在基本政府的履行上,把10%的钱用在经济建设上,60%的钱用在社会福利性支出上,欧洲国家是20:10:70,用在政府职能上的支出是20,用在经济建设支出10,用在社会福利性支出70。转型国家,像匈牙利、捷克这些国家,是20:15:65,基本政府职能是20,经济建设支出15,社会福利性支出60%。在政府的支出总量不可能出现根本性的增长的背景条件下,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调整政府支出内部的结构去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这里基本的路径就是削减经济性建设支出,增加社会福利支出。

    2015-12-26 15:15:09

  • 高培勇:

    第四,拓展视野,我们以往把提供公共服务资金来源视野局限于财政预算,现在叫做一般公共预算,一般大家理解就是让财政拿钱搞公共服务供给,但是从今年开始,中国发生了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重大改革事件,新预算法开始实施,新预算法的“预算”二字和老预算法的“预算”二字有重大据别,老预算法指的就是财政预算,新预算法指的是包括财政预算还包括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资金在内的所有的政府性收支。所以,当你把眼光仅仅盯在财政预算的时候,充其量以去年为例14万亿人民币,把另外的也纳入视野,整个政府收支规模就是22万亿人民币。目前财政预算和其他非财政预算之间的比例是60—40%,要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收支的调配。还要把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保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统纳入到公共服务提供资金来源范围之内,而且要让统一的理念、统一的标准加以统筹管理,至于内部的分工只是在提供公共服务项目、渠道等等方面的差别,但是根本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纳税人所缴纳的税款,都是我们可以用之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的资金来源。谢谢大家!

    2015-12-26 15:16:08

  • 主持人:

    非常感谢高培勇院长给我们讲的体制、结构、战略、调整的四个重要方面,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首先要转变观念,其次就是要改革制度,调整结构,拓宽视野,我们可以看到高培勇教授用新常态来谈下一步怎么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下面有请人社部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教授,给我们讲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015-12-26 15:16:58

  • 金维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下面我想就“十三五”时期如何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谈一些看法。五中全会已经就“十三五”的规划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其中包括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时期重点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

    第一,关于增强社会保障的公平性。首先,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这在五中全会里已经明确提出来,要实现法定人群的全覆盖,我们国家现在正在走向全民社保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在前几年已经实现了全民医保基础上,在“十三五”时期,要在养老保险领域实现全覆盖,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去年参保率达到80%,参保人数达到8.4亿,要在“十三五”时期实现这样的目标至少纳入1亿5千多万人纳入养老保障体系。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今年年初国务院发了文件,现在各个地方已经制定了方案,预计明年就会在全面实施,这项改革实施以后除了把在职的将近4000万人纳入进去之外,还有1500多万的退休人员,代金的调整也将由统一的养老金调整确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今年7月份国务院发了关于《全面实施大病保险的意见》,到2017年要建立比较健全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并且与医疗救助相衔接,共同发挥托底的功能。继续推进城乡医保制度和管理的整合,这是中央早已经明确的,目前全国已经有八个省级地区,38个地市局地区和其他的地区已经实现了,覆盖的人数超过了2亿人,“十三五”时期将实现这项制度、政策、管理的整合和统一。促进企业年金与职业年金的协调发展,在我们国家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作为第二支柱的补充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企业年金目前的发展是比较滞后的,目前企业年金的覆盖人数与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人数相比只占不到7%,换句话说,93%以上的企业的职工是没有年金的。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以后,将会普遍的建立职业年金,有关改革方案要求用人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这两者之间将来会出现不平衡,补充养老保障领域出现新的两种制度所导致的问题,必须要推进这两者的协调发展。

    2015-12-26 15:17:31

  • 金维刚:

    第二,促进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社会保障作为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此首先要实行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正在制定方案,预计明年会出台方案,通过全国统筹可以打大缓解,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不抵支的问题,同时可以增强基金的抗风险的能力,同时也能为适当的降低费率创造一定的条件。健全医疗剥虾的稳定和可持续的筹资与待遇确定的机制,目前在筹资方面,居民的筹资主要靠政府财政补助,占80%,必须要适当调整这样一种结构,同时在职工医保方面,目前个人账户这方面的资金占比过大,将来也要适当的调整这样的结构,增强统筹基金的支付能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目前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很多地方三到五年可以翻一番,很多地方医疗保险基金开始收不抵支,甚至有一些地区历年的累计已经全部消耗殆尽,很多地方通过付费方式改革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十三五”时期需要在这方面加大力度。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中央已经明确要适时适度的降低各项社会保险的费率,今年已经降低了事业保险、工商保险的费率,总降的额度是1.7%,力度与目前企业的诉求来讲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下一步还是要想办法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打组合拳,为降低企业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费率创造必要的条件。划转国有资本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除了充实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全国战略社会保障基金之外,还探讨划拨国有资本充实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

    第三,探索建立长期的保险制度,目前国家已经有3500多万失能、半失能的人员,这些人员的长期护理包括生活造价,已经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担,特别是这些家庭,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这方面的人数占比会不断增长,所以必须要通过社会来建立这样的长期护理的制度安排,来解决这方面的社会需求,这也要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探索建立具有社会保险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第四,大力发展商业人身保险,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目前商业保险相对来讲发展还是比较滞后,商业保险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方面就我们国家来讲,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从国际经验来看,进入到这个阶段商业保险需求不断放大,可以通过政策扶持来鼓励和促进商业保险的发展,使它成为我们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以上就是我对于有关“十三五”时期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些看法。谢谢各位。

    2015-12-26 15:19:19

  • 主持人:

    非常感谢金所长做了一个非常好的PPT,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大PPT全面展开。下面开始提问。

    2015-12-26 15:20:42

  • 记者: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是否明年将突破3%的红线,如果突破会不会带来一些不稳定的问题?

    2015-12-26 15:21:08

  • 高培勇:

    具体的数字我很难回答你,我不是在财政管理层从事这项工作的,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赤字率的提升问题,提升赤字率也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跨越3%,只要在今年2.3%的基础上增加哪怕0.1个百分点,也要提高赤字率。一个是阶段性,阶段性告诉我们并不是从此就永远跨越3%或2.3%这样的指标,而是在当前或“十三五”这样一个特殊发展阶段,有必要,也有可能提高到2.3%以上,或者是3%以上,并不能看出是一层不变的一个东西。

    2015-12-26 15:21:27

  • 主持人:

    洪主任长期都是在一线工作,2000年以后才回到北京,请问洪主任,你感觉这场脱贫攻坚战最难打的是在什么地方?

    2015-12-26 15:24:25

  • 洪天云:

    2010年底中央国家机关干部交流到北京来,七八扶贫攻坚计划在贫困县做县委书记,来之前是重庆黔江区的区委书记,长期在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工作,感受很深。最难的按照中央要求基层也是这样,瞄准7000万人,这7000万人具体情况千差万别,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只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66%,其中还有34%在片区以外,而且分散到全国所有的农村、乡村,除了东部地区,西部的22个省很散,很具体,都在力所不能及的地方,在公共保证这方面都是非常差的地方,因此要做好这个事都是最难,这五年需要大家脱几层皮才能做到。

    2015-12-26 15:25:09

  • 主持人:

    吴局长刚才给我们讲了四个最严,要做好四个最严,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应该做什么?

    2015-12-26 15:33:12

  • 吴浈:

    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问责、和最严的处罚,说到底这是一个制度体系。作为整个监管来讲,设计成一个最科学、最有效的监管体系,这是我们落实四个最严组好的保障。标准是相对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提升。监管是落实法律责任,能够做到责任落地,处罚是监管里面的一项内容,最后还有一项要问责,如果监管有力叫率则,监管不利是失责甚至是渎职,这里面有个问责。现在感觉在整个药品监管治理过程当中,一方面治标,处理各种各样违法违规,一方面在鼓励创新,这里面包括制度创新,使得我们整个国家药品监管制度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完善,能够使得这种管理不是一种被动的,而是主动积极的,自觉维护、自觉执行,违法违规者及时处理,使得整个环境秩序有序运转,这样让四个最严最好的落地和执行。

    2015-12-26 15:35:34

  • 主持人:

    高教授给我们调结构的时候讲了我们在转型中国家和欧美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我们在建设性支出占40%,他们占10%,“十三五”我们要把这40降下来最需要做的是什么?

    2015-12-26 15:37:29

  • 高培勇:

    理想当中的格局,应当把全部财政收入瞄准公共服务领域事项,而不是非公共领域事项。今天安排我讲会议主题就是公共服务,老百姓所需要的公共服务究竟是什么,其实我们心中是有数的,老百姓需要建高铁就建高铁,老百姓需要治理环境就治理环境,老百姓需要食品安全治理食品和药品中不规范的事,一定要和老百姓真实需求挂钩,这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最佳境界,这方面做得事情非常多,按照洪主任刚才讲的,实际上你讲的更多的体会是公共服务精准化的问题,贫困人口发生在农村地带,非国有制领域,只要按照城市地区标准,按照公有制公共服务标准,能够全面覆盖,无差别化了,这就是“十三五”期间深刻能够做的重要一件事,那才叫共享发展,增加公共服务。

    2015-12-26 15:38:09

  • 主持人:

    金所长,现在五险一金对企业社保负担占到44%左右,经过努力我们已经降了1.75%,这部分降下来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2015-12-26 15:38:30

  • 金维刚:

    难点主要是目前养老保险费用过高,如果要真想把费率降下来必须要正视和解决历史债务问题,当年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候的转制问题,一个是改革前已经参加工作,改革以后进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我们事关缴费的年限,没有缴费的这部分费用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应当由财政支付。过去已经退休人员他们没有缴费,但是他们已经纳入到基金来支付他的养老金,过去没有缴费的这块,包括单位和个人的,其实对应的是过去在计划经济时期,当时的企业把利润都上交给国家,职工的职工的工资也比较低,很多权益积累在国有资产中,应当是要把过去积累的国有资本适当的划拨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为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费率创造必要的条件。

    2015-12-26 15:38:43

  • 主持人:

    今天有四位重量级专家,我自己的体会,70分钟能够听到这么多专家这么精彩的演讲,也是我们的万幸,听了一趟非常好的课,也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听众们能够支持我们这次论坛,谢谢大家!论坛第一阶段结束!

    2015-12-26 15:39:23

  • 主持人:

    下面我介绍一下第二阶段的嘉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副理事长聂振邦,他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后来担任国家粮食局局长,对我们国家三农工作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很好的建树。原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他抓过城建,对全国城镇化工作给予很多很重要的指导,河南城镇化走到今天和仇保兴这三个字分不开,特别是对我们河南省的城市规划都是他指导做的,仇部长在这方面有非常深的造诣,是专家型的领导,或者是领导型的专家,这两个位置互换的非常好,在国外大学担任教授,带博士指导工作,继续在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加强理论方面研究,今天下午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很好的感受,大家欢迎。

    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司长田锦尘,长期在规划司工作,我们经常和国家发改委进行衔接,特别是规划方面。虽然在西部司工作,实际上他的指导不仅仅限于西部,比如对“一带一路”的战略已经不仅仅是西部的概念,今天他也拨冗参加我们下午的座谈,他是在国家发改委具体操作和指导部门工作,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发挥,让大家感到比较解渴。很多地方发展规划都是肖金城同志参与指导亲自编制的,比如我们在河南的时候,当时委托宏观院肖金城同志这样一批专家帮助我们研究编制的,现在是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研究员和国土所所长,一会他给大家讲的题目是京津冀协调发展和大城市病。

    陈文玲是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长期在国务院研究室工作,是老智囊了,政府的一些重大决策她长期参与,现在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牵头主抓研究工作,在很多领域有很深的见底,才艺比较多,激情更多在研究过程中体现出来,很多见地非常直率、尖锐,也非常敢于面对问题。首先请聂振邦局长讲一讲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大家鼓掌欢迎。

    2015-12-26 15:40:33

  • 聂振邦:

    这个题目对我来说不生疏,但是内容很生疏,我工作经历没有像仇部长这样搞城市建设,多少年都做这个工作,对这个事情有很深的了解,很透彻的分析,也有很独到的见解。我刚出来回来,说给一我个任务让我做一个发言,服从组织安排,我按照会议的安排和我对这方面肤浅认识和大家做学习交流,不一定对。我讲传承历史文化传统,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我们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从目前看二元结构还没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和变化,城市和农村差距很大,但是农村的点上确确实实令人很羡慕,也很振奋,全国各地不要说哪几个点了,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窦店,很多,在农村的建设变化都很快,农村是一个点,还有乡,城市化率发展这么快,2015年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6%,常住人口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但是城乡差距还很大,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十三五”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这个问题要得到很圆满的解决,就这方面的个人体会和认识谈点学习体会。

    2015-12-26 15:42:24

  • 聂振邦: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很多数据都可以说明问题,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但是二元结构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党的十八大肯定近年来我国城乡建设的经验和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要进一步指出,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的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战略,这也是拉动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今后五年我们经济能不能达到6.5%以上,我们实现两个100年目标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在构建城乡体制机制上去的重大突破,出台了户籍制度改革新政,提出了关于农村集体土地三全分制的试点方案,解决了户籍的藩篱,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提农民工市民化,继续破题城乡一体化工作,后者促动了农村集体产权的核心问题,赋予农民对集体产权的处置权,进而确立农民因拥有集体资产而派成其他的前来,使农民带着资产进城成为可能,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015-12-26 15:43:26

  • 聂振邦:

    但是城乡一体化作为一个及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推进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从本质上看,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城乡利益再分配的一个过程,与此同时,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同样化,新农村应该是升级版的农村,而不是缩小版的城市,城镇和农村要和谐一体,各具特色,相互辉映,不能有具体反差,否则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在我国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在某些方面还存在“去农村化”的做法,我们到下面看搞调研,这样的例子也很多,我一直觉得这个事提一提,有的看法也不一定完全一致。农民有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特别是北方农村,南方农村也是如此,一个小院落,前面一块菜园地后面一块,剩下是集体承包,很多生产生活和传统的习惯不好解决,这件事情反映不小,有些地方比较普遍。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坚持从国情出发,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出发,从我国自然禀赋历史文化传统体制制度出发,既要遵循普遍规律,又不能墨守成规,既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又不能照抄照搬。总书记这一指示是指导我国城乡一体化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既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又是弘扬中央中华文化传统的指导方针,要坚决贯彻落实。在当前的国情下,城乡一体化问题关键在于农村改造现状,趁势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协调和脱节的现象,城乡一体化中的乡发展带有很大滞后性,因此农村发展如何紧跟城市协调发展便成为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关键所在,农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居住条件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不应该与城市有过大差距。

    过去大家一出去调研,或者是出访,领导在很多年以前,最少15、17年以前就说了,我们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目前这个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特别是有些边远落后的问题。上一个议题扶贫办主任也讲到了,我们西南、西北边缘地区差距很大,不仅是村镇建设的差距,而且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设施差距更大。要把工业、农业、城市、农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要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互惠一体,形成双轮驱动,使新农村既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又能记得住乡愁,同时又充满现代化的气息,成为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乐园,还不仅仅是家园,农村也有现代化的气息。城乡一体化关系到我国城乡各级两集,涉及到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城镇和乡村,涵概了区域关系、城乡关系和城镇体系的布局,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是否又带动中小城市与城镇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中小城市以城镇所形成的县域经济能否继续承接大城市的继续转移,县域经济能否主导、带动辐射乡村经济,使内部系列条件相互满满足的结果,总的说来,下一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立足于国情,以城市为主导,明确城乡关系,统筹协调发展。

    2015-12-26 15:47:26

  • 聂振邦:

    重点工作有几条,第一,继续加大农业投入,既涉及到农业生产,也涉及到城乡一体化,也涉及到农村建设。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城乡一体化不可避免的面临农村人口持续的减少与城镇农产品需求的持续增加,只有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和资源集约化利用才能增强农业的保障能力,持续满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需求。解决这些问题还要靠钱靠投资拉动,三驾马车这一驾才能发挥作用。

    第二,逐步加大农村公共资源投入,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公共资源项城市一边倒的方式,现在一到城里来,改革开放30多年,从78年算起将近38年的时间,城市变化确实很大,这些繁荣的结果既有农民兄弟的辛劳、智慧、心血,也包括农村的廉价的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也包括环境资源,要加大农村公共资源投入,加快弥补过去的欠帐,有针对性的解决农村公共资源缺失问题。

    第三,做好村镇规划,纳入整个城乡规划,尤其是涵盖县域经济规划内,实现村镇与县区经济的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村镇经济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第四,夯实县域经济的产业基础,县域经济在城乡一体化过程当中,上连大中小,指城市,下连村镇乡,如果城乡一体化县域经济没有一个明显,往下不能带动,往上不能承接,是城乡一体化的桥梁、纽带和推动者,要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提高县域经济产业技术水平、技术含量与综合竞争实力。

    第五,强化五大文明的城乡统筹,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新型城乡关系要充分体现人文与生态的内涵,避免大城市通过城乡一体化对三高一低产业进行无序,有的说是恶性转移,不管怎么说,污染以后就不要把它转移到周边,现在转移到周边、转移到农村不是解决办法,风和空气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我们都生活在北京,近一个月以来,雾霾天气就是因为我们周边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不合理,高污染、高能耗也是我们必须淘汰的过剩产能,有的是落后产能,钢铁、煤炭、水泥、化工、平板玻璃等等,最后造成PM2.5过度超标,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造成环境污染,如果我们把农村反过来对我们也是影响,使村镇成为城市淘汰落后产能的垃圾框,这个做法是走不通的,确保城乡共同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家园,谢谢大家!

    2015-12-26 15:47:36

  • 主持人:

    请仇保兴部长介绍关于新城镇化的看法。

    2015-12-26 15:48:55

  • 仇保兴:

    大家都知道刚刚开了30年一次的城市工作会议,很多人都问我,城市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是什么,我看了众多专家解读,每个专家的解读都不一样,因为城市工作会议内容太丰富了,我们等待了37年,把37年的话一股脑都说出来了,而且词很新很专业,要归纳总结给我10分钟确实困难,我概括为一化两性,一化就是绿色化,两性就是凝聚性和系统性。前37年开过一个城市化会议,经历了37年以后又开一次城市工作会议,这两次城市工作会议间隔了中国的城镇化从起步到成熟,但是我们短短的37年,我们走过了发达国家100多年城镇化的历程,仅仅37年的青壮年,已经到了城市病非常多,未老先衰,这一次提出来城市应该是绿色化的主力军,应该从灰色化走向绿色化,我们整个中国要朝着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生态文明发展,分成三个板块,自然的板块本来就是绿色的。自然界不去折腾,不要是大工程,不要开山辟水,不要挑战自然、征服自然,自然永远是绿色的,充满绿色智慧,人类不过300万年历史,自然界存在几十亿年,比我们聪明多了。

    2015-12-26 15:50:29

  • 仇保兴:

    第二个板块是农村,如果我们不按照美国的模式改造,不是把农村搞成能源农业或者化学农业,或者是完全是机器操作的大规模的农业,那么我们的农村、农业也是绿色的,因为我们的村庄是可以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我们的农业还是地少人多、地形崎岖、物种异常丰富的农业,我们向有机农业转移,向地理这名商标的产品转移,把每一个村过去历史上的供品都挖掘出来了,我们走一条有机的,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一条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我们的农村农业这块问题不大,也可以保持绿色,剩下的阻碍绿色发展的一个最根本的,或者是最关键的就是城市,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尽管只有50%的人住在城市里,但是75%以上的人为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于城市,75%以上的能源、资源的消耗是被城市消耗的。75%的废气、废渣、废统城市产生的。要把城市弄成绿色,基本上这个绿色化就可以实现了,城市要是不能绿色,绿色化就不能实现。这次提出城市的绿色发展,也就是说从我们过去习惯于用工业推动,我们要转向绿色发展,灰色的城镇化要转向绿色的城镇化。这就提出来城市必须节能减排,因为城市是污染的大统是消耗的大统,抓住城市节能减排我们有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一个教授说日本在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别的事情可能没做好,但是这件事做对了,从日本城镇化后期70%以上的新增GDP是节能减排、城市矿山、循环经济这些新产业带来的,这给我们中国一个启示,我们是供给方,绿色转型包含巨大机遇。

    2015-12-26 15:50:39

  • 仇保兴:

    讲到两性,第一个是凝聚性,大家不要以为给房子住就行了,早在十年前美国普利斯顿大学有一个教授,写过几本著名的著作,一本影响力最大的是全球化网络体系中的城市,提出著名的观点,在全球化时代、网络化时代所有的人都被链接起来,城市成为网络接点,但是有一部分城市会由于你有准备,把凝聚条件改善,能够争夺资源中最稀缺的是高等人才资源,这个时候城市会进入结点乘势而得到提升、得到壮大、得到发展,成为本国,本地区的火车头。还有一部分城市没有做好准备,结果城市病非常大,人脚投票的离开了,结果这些城市会边缘化。全球化网络时代的城市面临着要么是结点化,要么是边缘化,一个国家在表现出国际竞争力,你就那些能够进入接点城市的竞争力所组成的。如果我们的城市失去了凝聚,失去了对人的吸引力,特别是堆高机人才的吸引力离开衰退就不远了,城市衰退带来民族国家的衰退,我们已经把凝聚性应该提高到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的高度去理解,包括我们要治理,现在影响凝聚性的问题。比如空气污染,比如交通拥堵,比如居住极大的不公。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凝聚性是两个极端产物,高等人才要求用脚投票,但是对凝聚性最有发言权的,城市的幸福程度是由最低收入阶层来决定的,你这个城市凝聚不凝聚,最低收入阶层说话,他们觉得幸福就幸福,解决农民工进城待遇不高的问题。

 

责任编辑: 孙磊
标题图片
中国网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