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与火的淬炼中升华

发布时间:2022-05-17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王瑞芳 |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是中国五矿集团的核心骨干子企业。最早可溯源于鞍山1951年7月16日成立的鞍山钢铁公司设计处,以及1952年12月成立的重工业部钢铁局212设计组。70年来,京诚公司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助力中国的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增长至2020年的10亿吨,中冶京诚70年的历史,也是新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史的缩影,是中国从“钢铁弱国”到“钢铁大国”,逐步走向“钢铁强国”的开拓者、建设者和领跑者。中冶京诚是我国最早从事冶金工程咨询、设计、工程承包业务的科技型企业,是由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简称:北京院)改制成立的国际化工程技术公司。

鞍山黑色冶金设计院办公大楼(1951~1955年

中冶京诚亦庄第一办公区


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的排头兵,中冶京诚牢牢矗立于国家钢铁工业建设的前沿领域。公司拥有包括智能化料场、高效长寿高炉、全系列转炉、超高功率电炉炼钢系统、真空精炼系统装备、特殊钢冶炼连铸生产线、世界首套(φ1000mm)圆坯连铸机、世界最大厚度(450mm)直弧型板坯连铸机、宽厚板全线装备和控制、酸轧联合机组、世界首条高速(120m/min)静电粉末彩涂机组、世界最大规格(φ219mm)CPE顶管机组、棒材全线装备和控制、110m/s高线精轧机组和控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专业产品。

凭借70年来在冶金工程领域积累的丰厚经验,中冶京诚将业务范围从冶金领域延伸至市政、公路、公用基础设施、建筑、水务等城建和环保领域,践行“1+2+N”的企业发展战略。公司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专业化综合管廊技术研究院,在国内率先开发和使用了钢制综合管廊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管廊和智慧管廊方面走在国家发展的前沿。中冶京诚参与并完成宝武、河钢、首钢京唐、鞍钢、天津无缝钢管厂等一大批国家重点钢铁工程项目建设并成功输出印尼、越南、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已累计为国内外500余家客户提供了6500余项工程技术服务,海外工程业务拓展至35个国家,是我国钢铁工业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工程技术输出的重要参与者。

中冶京诚临沂优特钢项目

中冶京诚研发的中国第一套装配式钢制综合管廊,已成功投用于衡水武邑

中冶京诚雄安新区1号绿色混凝土搅拌站项目

北京新航城临空区智慧城市规建信息平台


中冶京诚始终坚持技术引领,已形成集产品研发及市场推广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公司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发改委“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工信部“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个国家级平台;是 “中国中冶管廊研究院”和“中国中冶低碳技术研究院”的依托单位;同期还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被中国循环经济协会认定为“全国循环经济中心”等,目前公司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6个。公司拥有2个中心、9个实验室和13个试验区,为科技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保障。

在高线装备试验区,京诚瑞信长材公司总工程师马志勇介绍,棒线材是中冶京诚的优势产品,在这块试验区里,先后开发出国内速度最快的105m/s高速线材和45m/s高速棒材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成果先后获得3项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

瑞信高线精轧机的技术水平,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最高轧制速度112米每秒,试车速度达到140米每秒,相当于每小时五百公里的时速,比飞机起飞的速度还要快,彻底解决了该领域欧美公司卡脖子的技术和装备。


做到这一点取决于“三精”:

第一个“精”在于精准的设计。零件的材质、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等信息都要经过大量的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实验检测、试生产比对等一系列的工作之后,才能准确制定加工制度,实现“基因正确”;

第二“精”在于精确加工。每一个核心零部件,都是在五轴联动全自动加工中心加工出来,须通过三坐标检测和动平衡测试等先进手段的检测之后,才允许送到装配中心;

第三“精”在于精密装配。所有的装配工作都是在恒温恒湿的装配车间完成,所有的操作工人都持有国家中高级技师职称,装配精度达到千分一毫米的精度。


京诚瑞达公司产品研发主任刘东介绍,变频器试验区承担了重大装备国产化攻关的科技创新任务,获得中国科技部创新方法专项资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授予了“国产化自主创新工作室”。试验区研发的“高性能低压变频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解决了变频器“卡脖子”问题,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产品广泛应用于宝武、河钢、鞍钢、沙钢等百余家企业,并出口到泰国。鉴于国际芯片受限,作为冶金建设国家队,中冶京诚承担着发展中国核心电气变频器传动技术的重任,是国内首家研发国产主控芯片的冶金专用变频器,也是首次将国产变频器应用到冶金轧钢高端应用场合中。

亚太地区最大的西门子联合实验室研发的“模块化冲击补偿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了棒材轧速世界纪录47m/s,并用于中国首条航空级钛合金棒材生产线,是钛合金制备领域的一次革命,填补了航空发动机叶片、医疗钛材料领域的空白。研发的智能化轧钢生产线入选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优秀推广案例,并在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进行专题技术演讲;入选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装备数字化典型案例。智能天车系统是智慧工厂的核心技术之一,是无人工厂、黑灯工厂的必备技术,目前核心的全闭环防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配合激光三维扫描、图像识别技术,全面实现了自动识别、自动搬运功能,提出了智能工厂的技术水平。

70年来,中冶京诚承担了5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主持或参加32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项,中国专利奖、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31项,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工程设计奖等近600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0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370余件。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标准规范等方面为行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客户端中查看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