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梁靓:加速推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3-11-15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国网11月11日讯 (记者 王瑞芳)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的发布恰逢人形机器人聚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标志着我国在加强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推进软硬件协同发展、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源包图网


一、加快人形机器人发展正当其时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应用,是具有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的未来产业。

人形机器人反映了当今世界智能装备的最高技术水平。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及其产业创新,整合和集中优质资源攻关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薄弱环节,将是对传统机器人产业链的再造和升级,有望创造“新能源汽车式”弯道超车机遇,抢占科技竞争新高地,开拓未来产业新赛道,构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最佳桥梁。

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人形机器人具备类人形态,能够适配人类工作环境,在养老助残、环境清洁、医疗康养、家政服务等领域具备巨大应用潜力。近年来,以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加快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计划几年内完成百万台套数量级的部署与应用,一旦大规模应用,将对国际产业分工产生深刻影响,重塑全球科技、能源、经济、产业格局。据国际投资银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为缓解老年护理劳动力短缺问题、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总体来看,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培育期,产业各方普遍期望加快研制成熟可应用的产品,推动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凝聚产业共识、明确发展方向,科学布局、精准引导,加大算法、算力、数据的开源力度,做好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布局、配套建设,共同构建产业发展良好生态。


二、《指导意见》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明道路


明确人形机器人发展定位,将有力推动培育新质生产力。《指导意见》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路径,采取技术分级、产品分代、任务分期的方式,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应用场景丰富、市场规模庞大以及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快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提供支撑”。

五大任务协同部署,合力推进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从突破关键技术、培育重点产品、拓展场景应用、营造产业生态、强化支撑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发展任务,细化了措施要求。在突破关键技术方面,重点在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肢体”关键技术、技术创新体系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培育重点产品方面,将打造整机产品、夯实基础部组件、推动软件创新作为主要发力方向。在拓展场景应用方面,重点打造特种领域、制造业典型场景、民生及重点行业的高可靠、安全稳定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在营造产业生态方面,将培育优质企业、完善创新载体和开源环境、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作为着力点,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强化支撑能力方面,围绕基础共性、系统评测、安全可信、行业应用等重点方向,加快标准研制;提升检验检测和中试验证能力,提升人形机器人功能安全、网络安全、部组件风险评测。

重点工程科学部署,综合施策保障任务稳步推进。《指导意见》不仅有宏观的指导和布局,关键点上也深度发力。《指导意见》结合重点任务措施,设立了“关键技术攻关”“重点产品和部组件攻关”“拓展场景应用”三项工程,科学系统地指导布局人形机器人发展,并从加强统筹协同、完善产业政策、加快人才引育、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任务稳步推进的各项措施。


三、聚力发展人形机器人,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推进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关键卡点。针对前沿基础、关键技术、核心部件、系统集成和人形机器人应用相关攻关任务,组织实施“揭榜挂帅”。协调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开展集智攻关,重点围绕自研芯片、操作系统、驱传动装置、底层算法、仿真测试等核心关键领域开展技术研发,集合多方力量研究人形机器人感知、认知、推理、规划和决策等底层共性问题解决方案,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深度融合,加速前沿创新成果的应用转化。

加快百人会建设,深化多链融合发展。发挥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汇聚专家资源、凝聚多方共识、推进产业集聚的平台组织作用,进一步吸纳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内外发展状况、有较深学术造诣的国内外知名学者、战略科学家、管理专家加入,推进技术交流、供需对接、国际合作,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组织开展注重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的人形机器人赛事,以需求为牵引挖掘产业人才,为人形机器人产业人才储备培育生力军。定期组织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成员开展人形机器人调研,研判人形机器人应用发展趋势特征,形成决策咨询成果和产业报告,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建设协同机制,激发开放创新活力。推进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整合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力量和先进成果,疏通人形机器人创新链,最大限度发挥全社会资源效能,形成产业带动、科研机构深度布局的产学研新格局。围绕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扶持等方面,形成跨政府、科研机构、企业、行业组织的联合工作机制。

拓宽场景应用,推进供需精准对接。建设人形机器人供需对接平台,引导传统制造企业、工业园区释放需求,组织人形机器人企业精准服务对接。准确把握人形机器人应用方向,建立应用场景牵引创新产品孵化模式,构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路径,支持企业应用场景建设,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试验验证和市场化应用。


客户端中查看手机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