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尝试“人工智能红绿灯”破解交通拥堵世界性难题

发布时间:2024-04-03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瑞芳

中国网讯 红绿灯,能否由“车看灯、人看灯”变为“灯看车、灯看人”?

日前,借助“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湖北省襄阳市已实现这一设想。而背后的助力者,是一群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家。

来自襄阳市政府新闻办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襄阳市区已有456处信号控制机接入统一信控平台,并已完成239处路口智能信号灯升级,预计将于2024年一季度完成主城区所有路口(共计448处)的智能化升级。“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实施以来,路口通行效率明显提升,有力缓解了交通拥堵。

据公安部统计,2023年,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35亿辆。这一数据,较5年前增加了超过1亿辆。与此同时,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的城市,已达94个。

机动车数量飙升,对城市交通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这一“城市病”,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共同问题。

“一个城市是否畅通不堵,关键在于信控是否智能化,也就是道路供给能否动态适应出行需求。”面对交通拥堵这一世界性难题,深圳市喜悦智慧数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悦集团)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哈佛大学和浙江大学计算机博士苏丽娟说。

苏丽娟博士陪同交警介绍人工智能红绿灯

2022年,喜悦集团首次提出“车联网+智慧交管”深度融合应用架构,并开启了襄阳市主城区所有路口红绿灯的人工智能化改造。在苏丽娟博士的描述中,除了人工智能红绿灯这一个技术创新,团队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喜悦人工智能治堵降碳减事故四位一体解决方案。

据介绍,除了襄阳,目前,喜悦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还在广州、深圳、天津、成都、武汉、石家庄、沧州、三亚、孝感等全国数十个城市大规模落地。

苏丽娟博士表示:“人工智能红绿灯,是在已建设备充分利旧的基础上,通过加装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和秒级全智慧调度算法,在每个路口打造一个‘能掐会算’的机器人。它可以像交警一样,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并根据实时车流、人流,精准指挥红绿灯的放行顺序和时间。将红绿灯由现在的‘车看灯、人看灯’固定配时方案下发的模式,升级为‘灯看车、灯看人’的实时精准智能调度模式。”

AI将红绿灯由“车看灯”升级为“灯看车”


根据第三方测评报告结果显示,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可将路口整体通行效率提高30%以上。其中,延误时间和停车次数可降低30%以上,绿灯空放率可降低85%以上,高峰期拥堵时间和拥堵程度可降低20%-25%以上。

苏丽娟博士认为,这一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避免无车空放、有车不放、行人空等这些不合理路权分配现象造成的资源浪费。还可以减少因拥堵缓行、怠速等灯、频繁启停,带来的燃油、电能消耗,从而助力节能减排。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各大城市交通路口约有120万个,其中红绿灯路口约40万个。而想要在路口真正实现人工智能级红绿灯信控,意味着需要实现机非人轨迹级精准感知、毫秒级最优调度指令生成、实时边缘协议对接、相位相序时长自适应调度、点线面多路口协同调度、机非人安全效率协同调度、公交和特种车辆优先协同调度等核心功能。

据初步调研,能够真正具备上述人工智能信控功能的红绿灯路口,除了喜悦集团已规模化落地的近千个路口外,国内外用其他产品实现的少之又少。喜悦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均超过80%,在全球AI信控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苏丽娟博士所带领的团队调研发现,路口,是交通事故常发区域之一。行人和非机动车常常因为“红灯时间太长且该时段无车通过”而闯红灯,或者因为“绿灯时间太短”只能走一半。这些情况,都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人工智能红绿灯系统,因充分兼顾了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实时需求和状态而放行,可以降低路口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部分与会代表委员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的深度融合,有望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推动“人工智能+交通”的融合应用,将促进交通系统的现代化升级,形成交通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喜悦出行和喜悦生活!




客户端中查看手机中查看